此輪印巴沖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只是武器的試煉場,真正在背后博弈的是中國和美國。
美國國防部一位前官員也直言不諱的表示,印巴兩個國家各自使用著不同的平臺在作戰。這不免會讓人感嘆,中國和美國不但壟斷了這個世界上的武器系統,更壟斷了現代社會下的作戰理論體系。
甚至可以這么說,未來的100年乃至數百年時間,這個星球上除了中美其他國家就好像是不存在軍事力量。
這種不存在不是說其他國家沒有任何作戰的能力,而是說從武器系統再到對戰爭的理解,大多數國家都沒有了“原創能力”。
就像此次印巴沖突,印度使用著美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巴基斯坦方面,從陸地到天空,所有的作戰平臺系統全都來自中國。所以毫不客氣的說,這個星球上的戰爭,接下來已經被中美壟斷了。
在戰爭層面上的原創力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抗美援朝期間,麥克阿瑟之所以敢叫囂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那是因為在這位美國將領的內心深處,他完全不相信中國人能夠抵擋得住這種攻擊。
好在麥克阿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的這種提議反倒換來了自己被撤職。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高層始終沒有傻到把戰火燒到中國境內,沒有將戰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為什么美國的高層不敢擴大?因為杜魯門和其他美國高層很清楚,中國就是一片巨大的泥淖,一旦開啟全面戰爭模式,美國將會步日本的后塵而無法脫身。但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急于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去。
這件事的本質就在于,不管中國當時的武器系統有多落后,但是在對待戰爭的態度上,始終有著自己最清晰的邏輯和原創力。就像當年的抗日戰爭,教員鮮明地提出了論持久戰的作戰方式和戰略方向,一步一步把強大且不可一世的日本拖入了深淵。
這種戰略規劃同樣是在戰爭層面上的原創力。對別的國家來說,從古至今他們都沒有這樣的原創力。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原創力,一個有著戰爭原創力的國家,說明在歷史上這個國家曾經雄霸一方,曾經絕對主導著戰爭的走向和最終發展。在這一方面,最典型的反面例子便是法國。
二戰期間,希特勒剛剛出手,法國從上至下就舉起了白旗。為什么法國人會光速下跪?是因為他們的武器系統不夠強大嗎?并不是,而是在本質上,他們沒有戰爭原創力。一個沒有戰爭原創力的國家,無論在何時何地,根本沒辦法把握戰爭的走向。
但是在抗美援朝期間,中國軍隊拿著最劣勢的武器系統打贏了不可一世。在客觀層面確實強大的美軍始終把握著戰爭的走向與節奏,單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在戰爭的原創力層面,我國絲毫不遜色于美國,甚至比美國的戰爭原創力還要高一層次。
可以這么說,當時中國軍隊的武器系統如果再稍微好一些,就絕對能夠把美軍徹底趕出朝鮮半島乃至整個遠東地區。這就是戰爭原創力的強大作用。一個在2000年前就提出上兵伐謀的國家,一個歷史上持續向世界輸出自己謀略的國家,在跟別的大國對峙對決的時候,當然有底氣,而且在最劣勢的狀態下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朝鮮戰爭以后,美國人已經領教了中國的戰爭原創力。他們內心很清楚,唯一能制約中國在戰爭層面進一步強大的,就只剩武器裝備系統了。
不到半個世紀的趕超和跨越
抗美援朝以后,我國開始系統的進行武器裝備的升級與改造。比如在此之前,我們行軍主要依靠步行,只有少量的騾馬。此后,我國的軍隊在行軍和后勤運輸上逐步實現了騾馬化和半摩托化,接著又實現了摩托化和半機械化。而在武器裝備層面,我們更是用了40年的時間,實現了所有裝備的升級換代。
以陸軍為例,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都是以步兵為主。作戰部隊的編組形式上,步兵和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兵種數量規模雖然龐大,但由于分屬不同的軍區機關領導,所以質量效能水平很低,合成化更是談不上。
在發現了這種劣勢以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對部隊進行了最大的整編,以前的分屬領導和管理模式變成了后來的整合,編組合成作戰的理念得到了強化。在這個基礎上,所有武器裝備實現了自主化,性能和質量上也達到了世界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
尤其像是第三代主戰坦克,現在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一決高下,無論是火力和機動力,還是信息化水平協調發展,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在戰爭原創力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水平,尤其是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以至于到現在在武器水平和裝備層面幾乎已不存在差距了。在這種局面下,美國已經越來越大的感受到了壓力。
因為美國人的內心很清楚,他們自己的戰爭原創力實際上遠遠低于中國。簡單來說就是美國自建國以來,雖然發動和參與的戰爭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順風戰,幾乎沒有過逆風戰。
因為戰爭的原創力不夠,從整體上把握戰爭節奏的能力不具備。就像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先后下場,都是在具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下場的。在這種局面下,在和我國的博弈中,美國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一方面,美國知道未來100年自己真正的對手只有中國,但是另一方面,美國自始至終又不敢和我國展開正面對決,按道理來說,美國人也應該知道,如果放任中國繼續發育發展的話,最終美國將會被完全超越和碾壓。所以說,越早動手越好。
可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樣,由于美國在戰爭原創力上不具備優勢,所以他們又遲遲不敢對中國動手。如此一來,美國只能在我國周邊不斷挑唆搞事,讓他的那些所謂盟友沖到前方,讓那些盟友持續不斷的對我國展開圍攻,以便分散和消耗中國的精力。
中美作戰體系的創新與發展
美國曾把蘇聯以及俄羅斯當成對手,但時至今日,美國已經看得很清楚,俄羅斯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國家,根本稱不上是美國的對手。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僅是看這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如何。
比如說瑞典,在武器出口層面,多種武器類型的出口規模很大,但在世界上,瑞典算不上是一個軍事綜合實力大的國家。
俄羅斯同樣也是如此,他們的武器裝備雖然數量規模龐大,但是在戰爭的原創力上簡直是拉胯到了極致。也難怪美國的一些高層將俄羅斯貶低為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加油站。
換句話說,俄羅斯有資源,并且利用資源可以生產制造大量的武器裝備,但俄羅斯卻沒有絲毫的戰爭原創力,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雖然發動了無數次對外的侵略擴張戰爭,但是從俄羅斯的體量來看,每一次的戰爭實際上都沒有達到俄羅斯想要的層面。
在這種層面下,未來世界的戰爭發展乃至走向,還要看中國和美國如何在作戰體系上進行創新創造,尤其是我國未來對作戰理念的重新理解,如何去打贏一場戰爭,都會有全新的認知體系構筑。
美國實際上也一直在做著類似的事情。世界戰略格局一直在變化,尤其是在冷戰以后,美軍曾經多次調整軍事戰略,還在積極研究新時期的作戰理論。也就是說,在戰爭的原創力層面,美國想要實現趕超。而在作戰體系的重新架構上,不是單純的生產了多少武器裝備,也不是某種單一的武器系統,比其他國家的更先進。
未來的戰爭形態肯定是綜合性的,強調的是開放和聯合,是整個作戰體系隨著環境的協調。在這個問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真正像中美這樣在思考,哪怕是俄羅斯也沒有。俄烏沖突已經持續幾年,但是俄羅斯人的作戰體系和之前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更不要說什么戰爭原創力了。
未來的世界沒有“獨立戰爭”
這里所說的獨立戰爭,是指兩個國家在對決的時候是沒有自主性的,他們所使用的武器乃至作戰理念全都是從中國和美國這里購買的。
世界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不但武器裝備在升級,作戰理念乃至戰爭的原創力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中國和美國以外,別的國家已經不具備這些東西,武器裝備需要購買,尤其是在現代化的戰爭層面下,武器裝備還要和作戰理念相協調。
如此一來,其他國家就更不可能有自主性和原創性。也因此,未來世界上發生各種各樣的戰爭,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中美博弈的延伸,不會再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戰爭,有的只是中美的武器乃至作戰理念被不斷復制到世界的其他地區。
戰爭形態在變,手里的武器在變。大多數的國家沒有綜合層面上的原創力,所以他們要想打一場現代意義上的戰爭,只能求助于能夠真正發動戰爭的國家。此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對決就是這種戰爭的預演,未來類似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
結語
具備戰爭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具備破壞力,而從本質上來看,破壞力也是一種創造和創新能力。打破規則的束縛,打破陳腐的觀念,在更高的戰爭形態上,中國人的戰爭原創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如今和美國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已經基本抹平,美國對我國在戰爭層面不再具有碾壓性的優勢。所以未來的世界,不管戰爭的形態是什么,都是中美之間在進行對決和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