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記協評獎辦公示,中國證券報作品《》參評第35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獎項評選,全文2490字,原文發表于2024年11月。
采編過程(作品簡介):通過分析“中證智能財報檢校系統”提示的異常預警線索,記者發現貴州百靈2023年年報“分季度主要財務指標”存在數據重復計算,導致分季度加總數與年報口徑存在重大差異問題。
隨后,記者對貴州百靈2021年以來所有定期報告的合并利潤表進行了全面拆解,并通過分季度指標的同比、環比等多維度的比較分析,發現該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費用率存在嚴重異常問題。
通過與可比公司橫向比較分析,借助會計機構等外部專業力量,得出了貴州百靈可能存在跨期結轉銷售費用的結論,并采訪了年報審計的簽字會計師、公司董秘等重要當事人,全方位立體式對該公司提出財務報表真實性存疑的質疑。
社會效果:該報道以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中證金牛座app和新華社客戶端等全渠道播發,同時稿件也被中央各重點新聞網站、各大主流新聞網站及客戶端、各門戶網站大量轉載,重點位置刊登時長達36小時。報道刊發后,立即在上市公司群體中引發了極大的震動,貴州百靈股價也應聲大跌,“財務造假”、“重大違法退市”等話題討論急劇升溫。
針對稿件相關質疑,貴州百靈始終無法作出解釋,并引起了貴州證監局的關注。最終中國證監會于11月8日對貴州百靈正式立案調查。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該報道是一篇聚焦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精品力作。一是以小見大。記者從貴州百靈財報出現數據簡單重合問題入手,通過全面拆解多年財務報表發現了財務造假問題;二是科技賦能。記者利用本報“大數據+AI”技術能力,從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挖掘出了貴州百靈造假案。作為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輿論監督報道能力的首次嘗試,該報道充分體現了科技輔助采編的融合創新;三是專業水平。透過財務指標的低級差錯,記者保持高度的專業敏感性,迅速深入挖掘出了財務造假的關鍵證據,最終還引起了證監會的高度重視,并導致貴州百靈迅速被立案調查。
該報道認真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嚴肅整治財務造假等重點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中證報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責任和擔當。
相關閱讀:第35屆中國新聞獎參評材料于6月30日開始進行為期5天的公示。本屆參評作品總數為1375件,其中輿論監督報道103件。中國證券報關于貴州百靈財務報表的報道,即報送的“輿論監督報道”類,也是103件作品中為數不多的跟上市公司相關的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與上屆相比,這屆參評作品中輿論監督報道、評論都有較大幅度增加。這是因為中國記協此前要求加大輿論監督、時事評論作品的報送力度,明確各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省級記協報送作品中,輿論監督作品不少于2件(求是雜志社、學習時報社不少于1件),時事評論作品不少于1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