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消息,得益于市、區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實行的“一碼管地”全鏈條用地審批機制,近日,該區一重點工業項目的133畝倉儲物流用地同步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不動產權證》,實現雙證“免申即領”(即審批部門通過內部共享資料,企業拿地時無需申請即可一并領取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為企業下一步建設廠房奠定了基礎。
去年6月,南岸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獲市政府批復同意實施,該規劃在“三區三線”基礎上,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迭代建設形成南岸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更好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保障片區有序發展,南岸區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逐步建立以落地實施為導向的規劃動態優化完善機制。
“5月30日,該企業提交了土地價款繳款票據和完稅證明,6月12日,我們同步即辦結《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不動產權證書》,做到土地與規劃審批手續‘免申即領’。”南岸規劃和自然資源事務中心主任葉斌介紹,相比以前,時間至少節約100天以上。
時間節約的背后,是審批流程、審批材料的大幅精簡。今年以來,規劃自然資源部門聚焦穩投資、穩增長工作重點,從市場需求導向出發,創新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全鏈條閉環治理機制改革”,探索給出讓地塊編制“二維碼”,實現“一塊地”匹配“一個碼”,“一個碼”串聯規劃編制、土地供應、規劃許可、竣工驗收及不動產登記全流程,將審批環節由11個精簡至5個,審批材料由32件精簡至12件,從而保障產業項目加速精準落地。
葉斌介紹,為了確保“一個碼”有序銜接,南岸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整合內部資源、技術力量,在土地供應前,即完成前置評估、普查及多部門管控要求協同,土地出讓時同步交付地籍調查、權屬注銷成果,實現“標準地”出讓。在土地供應中,全面打通規劃自然資源、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多部門數據接口,實現“數據跑路”,節約企業報建時間成本,在企業籌集繳納土地價款期間不停止審批審查,極大提升審批時效,助力項目快速落地,彰顯改革“保項目、促發展”的積極成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