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美國的戲碼可真是一出接著一出,所謂的世界霸主怕不是誤入了一個草臺班子。
特朗普二次上臺之后,美國政壇更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怪象層出不窮,就連諜戰劇好像都有點明目張膽的意思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草臺班子演的全是亂象
白宮是美國的權力中樞,戒備自然相當森嚴,可前段時間美國總務管理局的職業雇員竟把白宮平面圖和防爆門的詳細信息直接丟到了谷歌云盤,就連政府供應商的銀行賬戶信息也都跟著直接曝光了,一萬多名同事直接在線免費分享。
這可是相當敏感的資料,這一波操作直接把國家秘密當成了公開資料,這到底是心大還是管理混亂呢?
一國最高權力中心的安保信息能隨便分享出去,或許天下只有老美獨一家吧。
這還沒完,美國安全部門這段時間也是事故不斷,專門負責保護國家安全的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在餐廳吃飯時竟然讓小偷把包順走了。
包里裝的是是護照、國土安全部出入證以及空白支票,就連藥物這種私人物品也直接被一鍋端走,這國家的安全到底是怎么保障的?連國土安全部長吃飯都能丟東西,那尋常百姓的遭遇就更不用說了。
五角大樓那邊也不清靜,一場內部權力斗爭玩得風風火火。根據美媒披露,五角大樓一批高官紛紛辭職或停職,明面上是因為內訌問題嚴重,實際上有些官員正在泄露軍方敏感信息。
特朗普的助手就好幾次把美國打胡塞武裝的軍事計劃發到家族聊天群里,看來五角大樓不光爛了表皮,而是已經爛到骨子里了。
特朗普真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看來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說法大概率要出問題了,這些年特朗普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大嘴和愛折騰,雖然這人執行力挺強,但政策卻總是朝令夕改。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自己可能高估了他,特朗普大搞關稅操作的手法不僅沒帶來預期中的偉大,反而讓美國陷入了不小的困境。
美國本土企業已經被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打口號搞的壓力山大了,汽車業的龍頭老大通用汽車就因為特朗普關稅戰面臨成本飛漲,現在通用的材料和零部件價格已經跟著猛漲,為了支持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通用將平白無故多付出50億美元的成本。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特斯拉、蘋果這些高科技企業身上,特斯拉財報的利潤同比下滑了71%,蘋果更是因關稅壓力額外支出了9億美元的費用。
一圈折騰下來,別看特朗普一副氣勢如虹的樣子,結果是企業的腰包瘦了一大圈,或許這才是特朗普偉大的真正目的?
如果說關稅操作讓企業先行買單,那消費者的感受可是直接沖著心來的,從特朗普舉起關稅錘子都那一刻起,美元就好像坐上了滑梯,直接經歷了100天內接近10%的貶值旅程。
再加上貿易戰的加征關稅策略,消費市場也是波動不斷,市場商品價格不停波動,最終壓力變成了全民的賬單購車。
終端消費品的漲價潮已經讓絕大多數的平民感到絕望了,更何況美國整體經濟的走勢也令專家心憂,官方已經宣布第一季度GDP減少了0.3個百分點,紙面上的美好數字現在已經瞞不住了。
加之現在持續的對外貿易障礙、投資者情緒不振各種經濟負效應紛紛冒頭,特朗普的經濟復興硬是被關稅戰打成了經濟迷茫期。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端科技人才不再向著美國跑了,以前的自由燈塔現在成了被人們拋棄的對象,隨著科研經費和項目預算大幅縮水,許多高校終止了關鍵項目,科學家們的錢包也越來越癟。
美國廣播公司曾經有一篇報道,因為審查和撤銷大量科研項目,不少學者根本就收不到支持工作的經費,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和教授反而成了科研難民,他們現在想著的就是怎么離開美國。
現在已經有不少歐洲國家開始積極策反這些科學家了,法國推出了5億歐元的吸引計劃,想把逃離美國的科技人才全部收入囊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這么依賴科學的美國竟然會犯下這樣的錯誤,看來特朗普的政策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中美關稅大戰的三大結局
可特朗普如此大張旗鼓的搞關稅戰,擺明了是想通過這種手段遏制我們的發展,甚至將我們壓垮,可事情真的能如特朗普所料一般順利嗎?
中美關稅戰無外乎三種可能,美國最希望的就是聯合一幫盟友對我國進行圍追堵截,這策略表面上看上去很厲害,但現實卻根本不是那么容易實現。
至少歐盟就跟美國不是一條心,雖然美國不斷向他們施壓,要求一同限制對我國貿易,但歐盟在實際行動上一直有點心不在焉。
畢竟歐盟和我國經濟聯系實在太緊密了,德國汽車產業非常依賴我國市場,法國需要我國制造業能力和龐大消費群體,況且歐盟內部那些層出不窮的經濟問題也讓它們難以徹底和美國保持統一戰線。
日本就更別說了,雖然曾經的日本是第二大經濟體,但現在的日本本身處境就很尷尬,充其量也只能在表面上跟著美國老大走,時不時跟著吼兩句貿易限制,但暗地里對我國經濟依存度也非常高。
日本企業在汽車和高科技產業上早就深入我國市場,所以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與其說是盟友,不如說是各有打算的伙伴,美國的拉幫結派看上去熱鬧,但實際表現可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如果中美關稅大戰最終全面進入了硬脫鉤階段,兩國必然都會付出代價,但這代價是同等的嗎?自從特朗普舉起關稅大旗,本土制造企業的苦日子就沒停過。
本來美國制造業就空心化,大家習慣了全球采購模式,中間商品、機械設備都是依賴進口,加征關稅相當于企業自掏腰包。
美國整個制造業現在跌到只占GDP的10.8%,國內生產鏈回流仿佛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要制造業回來那真的是想得美!
我國雖然看上去處在關稅風波中心,實際上是非常有韌性的。一方面我國的內需市場非常強勁,6.5萬億美元的消費大盤讓經濟不至于立即崩盤,反而給了內循環一條活路,另一方面我國在技術突破上也表現得相當頑強,華為的鴻蒙-歐拉生態搞得有聲有色,半導體國產化率穩步上升。
關稅的壓力確實不小,但我國硬是通過技術和市場的雙向突圍,開始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如果說中美硬脫鉤是一場持久戰,那我國耐力和應變力要明顯高于美國。
所以關稅戰的最終結局很有可能會變成戲劇化的地緣變數和多極力量的重塑,大家在關注全球經濟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地緣政治變化的力量。
中東地區近年來掀起了一股去美元化的潮流,沙特、伊朗這些傳統上與美國關系復雜的國家已經開始逐步接受使用人民幣或本幣結算石油貿易。
再聯想俄羅斯近年來對人民幣結算的依賴逐步加深,石油輸出國遠離美元逐漸成了大趨勢,如果這種勢頭加速下去,美國長期依賴的SWIFT系統和美元霸權系統可能不再像以前那么無所不能。
而我國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覆蓋面將會逐步擴大,有可能成為全球資金流動的一個新樞紐,這會改變世界貿易的基本規則,也給了美國長期依賴金融霸權的策略一個重擊。
除了金融系統的變化之外,科技領域的多極化也在逐步展開,以前科技霸權往往被美國和西方國家掌握,通信和互聯網標準上,我國長期處于被動地位。
近年來情況有了明顯變化,華為的5G技術和星閃技術陸續成為國際標準,不僅在產業上贏得話語權,就連科技規則制定上也開始讓我國占有一席之地。
我國在全球量子計算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這讓全球多極化力量在科技層面的比拼更加激烈,很多歐洲學者已經開始猜測,未來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核心領域的全球技術規則競爭,可能從美國標準轉向中國標準。
標準一旦確定,全球市場自然就以這個標準來玩,靠技術吃飯的企業自然也會向標準靠攏,當年西方把持著這些規則,搞得其他國家不得不看他們臉色,現在規則說不定輪到咱們來定,這才是真正深遠的改變。
最后一種變化是軍事硬實力和國際合作的增強,中俄之間的聯合軍演再加上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已經顯示出我國軍事能力和空間技術領域的快速提升。
南海方面的常態化巡航不僅是在宣示能源通道安全,更是在保障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在中美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軍事威懾力和國際外交協作也成了左右局勢的重要變量。
結語
這一切正像拼圖一樣,慢慢把未來的世界格局顯現出來,相信用不了多久,全球經濟就將脫離美元主導,技術標準和國際規則可能重塑,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成為多極化的世界。在這一局中誰會是笑到最后的那一方呢?顯然贏家不會只是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