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剛把“大而美”法案推上軌道,美國人的生活瞬間像被扔進攪拌機——有人發現醫保要沒了,有人稅單突然變薄,馬斯克在X上罵到“飛起”,連剛出生的寶寶都能領政府“紅包”…這場萬億級政策風暴,到底把每個美國人的日子攪成啥樣了?
一、福利群體:“生存游戲”難度直接拉滿
醫療補助:1200萬人要丟醫保
19 - 64歲的醫療補助受益者,每月得工作/上學/志愿服務80小時(相當于每天2.7小時),連單親媽媽帶娃都得“邊打工邊看孩子”。更狠的是,資格審查變頻繁,看病還要交35美元費用,農村醫院甚至可能因為撥款砍半直接關門——美國醫院協會警告:“這會讓千萬人看不起病!”
食品券:連退伍老兵都得打工
食品券(SNAP)的工作要求直接“擴容”:55 - 64歲老人、退伍軍人、無家可歸者都得打工才能領補貼。更絕的是,州政府首次要分擔費用,大概率砍福利、縮資格——以后領飯票,可能比上班還累。
二、納稅人:減稅是真的,但“貧富差距”寫在賬單上
富人拿60%福利,窮人只分1%
法案把2017年特朗普減稅“永久續期”,但前20%富人(年薪21.7萬+)能拿1.25萬減稅(占稅后收入3.4%),而年薪3.5萬以下的窮人,平均只省150塊(不到1%)。更扎心的是:減稅的錢,其實是砍福利省出來的——耶魯大學測算,低收入群體實際收入會越減越少。
債務暴增3.3萬億,房貸車貸要更貴
國會預算辦公室直接“拆穿”:法案未來10年讓赤字暴增3.3萬億,還把債務上限提了5萬億。后果很現實:房貸、車貸利息會跟著漲,每個月多還的錢,可能把減稅的“甜頭”全吞掉。
三、特殊群體:每個身份都被“精準拿捏”
學生:貸款更難,還款更狠
研究生能借的錢被砍,父母幫還學費的額度也被卡,兼職學生直接“沒資格貸款”,拜登時代的“貸款減免”更是徹底涼涼——想讀個書,未來可能比打工還累。
車主:油車偷笑,電車哭暈
買美國產油車能抵1萬利息稅,但拜登搞的7500美元電車補貼9月底就沒了(原計劃到2032年)。馬斯克直接開罵:“給舊產業送錢,把未來產業往死里整!”
嬰兒:政府發“開局紅包”,但父母得“卷”
2025 - 2028年出生的寶寶,政府直接發1000美元存指數基金,父母每年還能存5000,18歲才能取。聽起來美?但前提是:有14歲以上孩子的父母,得先打工保住醫療補助和食品券——“養娃自由”背后,是更重的生存壓力。
四、荒誕細節:魔幻政策里的黑色幽默
百萬富翁領失業金?終結! 2021 - 2022年,數千年薪百萬的人竟在領失業金,法案直接“一刀切”。
哈佛耶魯多交稅:捐贈基金超“每人200萬”的私立大學(比如哈佛),稅從1.4%漲到8%——終于對“精英學府”下手了。
邊境墻有錢了! 法案砸465億建墻,還要拿450億關移民——特朗普的“邊境夢”,踩著福利削減實現了……
那么問題來了:
一邊給富人減稅,一邊砍窮人福利;一邊喊“大而美”,一邊讓赤字暴增…這場政策博弈里,真正“大而美”的,到底是少數人的錢包,還是多數人的生存掙扎?
信源標注:CNN、國會預算辦公室、稅收政策中心、美國醫院協會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