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與以色列達成?;饏f議成為焦點。然而,許多網絡觀點認為,伊朗此舉實為“茍且求安”,難以確保長久和平,并預測以色列未來仍會對伊朗發起新的攻擊。
或許是出于對伊朗現政權的強烈失望情緒,一則傳言迅速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伊朗高層意圖重新啟用以對美強硬著稱的前總統內賈德,寄望其能力挽狂瀾。更具體地說,有消息聲稱他將執掌伊朗情報機構,以強硬姿態對抗以色列。傳言甚至升級到稱內賈德已發布針對包括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盡管后者已非國防部長)在內的15名以色列高官的“斬首計劃”,內容日益夸張離奇。
這則消息在國內網絡環境中廣為流傳,不少網民對內賈德強硬的立場表示支持,期待他“重掌大權”,領導伊朗強硬回擊以色列。然而,這個看似鼓舞人心的消息,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虛假信息。以下幾點理由非常清晰明了:
第一,內賈德重當總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伊朗總統通過選舉產生。理論上,內賈德有參選資格,但前提是獲得候選人資格。他在2024年登記參選時已被取消資格。這意味著,即便伊朗立刻舉行新總統選舉,內賈德也無權參與。
現任總統佩澤希齊揚是在2024年前總統萊希因墜機事故身亡后,經重新選舉上任的。依據伊朗憲法,總統任期四年,他目前僅上任第二年。即使內賈德有意參選,若無意外,也需等到2027年大選勝出后方能就任。當前時間點尷尬,伊朗政府沒有理由更換總統。
更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高層變動若屬實,國際媒體必然會有廣泛報道。然而,外媒關于內賈德的報道僅聚焦于其社交媒體“消失”多日,與其被重新起用的傳言恰恰相反。
第二,內賈德在現今伊朗政壇中毫無立足之地。
核心原因在于他與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矛盾已不可調和。只要哈梅內伊在位,內賈德就不可能獲得重要職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內賈德曾多次公開指責伊朗情報機構被以色列滲透。而該機構直接向哈梅內伊負責,這等于是直接批評哈梅內伊本人。有此“舊怨”,加上情報機構負責人必為哈梅內伊親信,內賈德掌管情報機構更是天方夜譚。
同樣,關于他復出掌權的消息,沒有任何國內外正規新聞來源證實,僅在中國社交媒體圈內流傳。
第三,所謂伊朗下達針對15名以色列高官“追殺令”同樣毫無根據。
國內外主流媒體對此事均無報道,僅有少量中文社交媒體賬號在反復炒作。
以“伊朗”、“以色列”、“15名官員”、“暗殺”等關鍵詞搜索,只能找到“伊朗15名高官中僅剩3人未被以軍暗殺”的相關報道,根本不存在所謂伊朗要暗殺15名以色列高官的消息。
從現實可行性分析:
伊朗正與以色列談判,尋求與美國和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若此時暗殺對方高官,談判必然破裂,并將招致以美毀滅性打擊,這是伊朗高層竭力避免的結果。
如果伊朗真有暗殺計劃,怎么可能事先公開宣布?這只會讓以色列加強戒備,不僅無助于行動成功,還會嚴重破壞談判進程。伊朗當局不至于如此愚蠢地泄露機密行動。
綜上所述,此次流傳的消息屬于典型的“三無信息”:缺乏可靠信源、沒有實質證據、違背基本常識。伊朗選擇由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作風溫和的佩澤希齊揚擔任總統,本身就表明了其國家政策并非尋求與美以對抗。此前對以色列的武力行動,更多帶有被迫反擊的色彩。在此背景下,伊朗高層既無動機,也無必要重新啟用遭美國制裁的內賈德,給正在進行的伊以談判制造障礙。
簡言之,只要哈梅內伊在世,內賈德幾乎不可能重返政壇核心。因此,除非伊朗內部發生劇變,否則他重登總統寶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能引發伊朗“劇變”的唯一情形,恐怕是在與美以的對抗中徹底失敗。若真如此,伊朗未來建立的新政權也必將更加親美親以,內賈德就更無容身之地了。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