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6月28日,臺灣青年和導演對劇本。當日,數十名臺灣青年在浙江東陽橫店影視城感受古裝微短劇拍攝。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7月2日電(記者 王逸飛)近年,快速發展的微短劇成為兩岸密切人文交流的熱門領域——一批反映兩岸故事的微短劇作品登上熒屏,兩岸青年、業界的交流互訪愈加增多,多地打造起兩岸微短劇產業園、影視制作基地等平臺……
單集幾十秒至十余分鐘的微短劇,因何具有此般吸引力?透過近日于浙江舉行的“筑夢‘浙’里 創享未來”兩岸青年微短劇大賽頒獎典禮及相關活動(下稱微短劇大賽),可以看到答案。
該活動于4月啟動,共收到兩岸投稿作品900余部,其中微短劇108部,經大賽組委會專家評審團評審,最終30余件作品獲得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6月27日至7月1日,來自兩岸的青年代表、業界齊聚橫店,在交流分享中形成諸多共識。
6月27日,“筑夢‘浙’里 創享未來”兩岸青年微短劇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東陽橫店舉行。 王剛 攝
其一,兩岸微短劇交流可實現優勢互補,共享產業廣闊機遇。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用戶規模突破5.76億,占網民總數的52.4%,市場規模達504.4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電影票房,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在橫店,兩岸嘉賓共同出席頒獎典禮、參與沙龍對話,臺灣青年走進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沉浸式”體驗微短劇拍攝;走進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了解微短劇及影視課程;前往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探班大陸微短劇拍攝片場……一系列活動安排,讓這些年輕從業者收獲著更多信心。
摘下微短劇大賽短視頻組二等獎的臺灣導演吳震亞,這幾日與大陸年輕人交流頗多。“微短劇在臺灣很火,我希望兩岸青年可以越來越多的交流,因為(微短劇)市場很大,我們要了解一下兩岸流行什么、怎樣在產業上能加快腳步,一起越來越好。”
在橫店影視城董事長楊志偉看來,兩岸影視產業特別是微短劇的合作發展,關鍵在于創意融合和優勢互補。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為產業合作創造了先天條件,青年人才若能充分交流、加強協作,必然能夠激蕩產業高質量發展。
臺北市影音節目制作商業同業公會業務經理黃楚淵認為,此次參賽作品在橫店的匯聚與互鑒,讓兩岸青年看到合作前景,“大陸微短劇在體系化、產業化、市場化方面有優勢,臺灣微短劇則在刻畫故事方面更細膩,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兩岸業界也將攜手開拓產業新空間的信心體現在行動上。微短劇大賽期間,橫店影視集團與臺北市影音節目制作商業同業公會進行合作簽約,進一步推動兩岸影視產業融合發展。
6月29日,臺胞在“天命人”全身像前拍照。當日,近40位臺胞在浙江杭州參觀《黑神話:悟空》藝術展。 錢晨菲 攝
其二,兩岸微短劇交流可促進了解加深,增進兩岸情感交流。
微短劇是蓬勃發展的產業,更是可以展示真實發展面貌的窗口。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新聞局副局長朱鳳蓮27日在微短劇大賽現場表示,目前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約800萬人,尚有約2/3的臺灣同胞未曾到訪大陸。希望兩岸的民眾通過短視頻、微短劇看到彼此的生活,增進了解、消除誤解,也希望兩岸青年增加交流合作,不斷創作好作品好故事,共享兩岸發展機遇,共推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以微短劇為“橋”,臺灣青年在活動期間還前往紹興、杭州等地參訪,體驗不同城市的文化魅力。
在紹興,臺灣青年先后走訪黃酒博物館、魯迅故里。“黃酒比我想象中更甜更適口,用它制作的冰鎮酒釀也很美味,還有黃酒棒冰也很有滋味。”作為其中一員的高碩廷說,“在我之前片面的印象里,酒是很剛烈的、魯迅的作品是很有態度的,這次親身感受后,我了解到更多信息,對當地的飲食文化以及魯迅的認識也更加立體、全面。”
在杭州,臺灣青年參觀了《黑神話:悟空》藝術展。臺青莊麟表示,“在臺灣接觸到AI這些科技的機會比較少,在杭州有這個氛圍,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去看見未來趨勢。我們通過這種實體的東西,可以對未來有更大的期待。”
臺灣春暉映像公司執行董事、臺灣彰化師范大學教師孔繁蕓說,“我們帶著臺灣的學生團隊在北京、杭州、橫店采風時,大家普遍反映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比想象中更豐富,不少人還交到了大陸的朋友,大家一起感受文化、迸發靈感,合力創作出不少優秀的文藝作品。”
其三,兩岸微短劇交流可增強民族自信,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透過微短劇大賽可以看到,兩岸青年已將微短劇作為他們講述中華文化故事的窗口。
大陸導演、編劇付嬈憑借作品《生肖影》在大賽嶄露頭角,她在闡釋創作靈感時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十二生肖恰好是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切口。“在視覺呈現方面,為吸引兩岸觀眾,我們查閱資料時發現大陸的皮影戲和臺灣的布袋戲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從這一點切入,將其運用到影片中,讓十二生肖以不同的展現形式在光影下、幕布后進行呈現。期待作品能向兩岸觀眾傳遞出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也期待能有機會與臺灣導演合作。”
獲得大賽微短劇組一等獎的《家里家外》,以家庭空間為舞臺,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剖開親情的多面性,用光影繡出一幅重組家庭的溫暖圖景。該劇代表孫麗說,“對家的眷戀、對親情的珍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很高興能通過這部作品引發兩岸觀眾的共鳴。未來我們將繼續挖掘兩岸文化的共通之處,用更多優秀微短劇架起兩岸情感交流的橋梁。”
透過微短劇大賽也可以看到,微短劇亦承載著兩岸進一步講好中華文化故事的共同期待。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表示,兩岸青年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大家姓中國姓、講中國話、寫中國字、過中國節日,這都給兩岸共同創作微短劇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希望兩岸青年以影視為媒,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中廣聯合會微短劇委員會會長闞平說,中華文化為影視創作提供豐沃土壤,兩岸產業互補則奠定合作根基,期待活動參與者以本次活動為起點,探索“劇本共創—人才共育—技術共享—市場共拓”的全鏈條合作模式,打造兼具文化厚度與商業價值的內容矩陣,讓兩岸影視產業在合作中形成國際競爭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