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波羅的海上空的無線電波持續遭受干擾——過去三年間,數千架飛機和船只的導航系統被擾亂,部分甚至偏離航線或被迫取消行程。這種異常現象經過分析,干擾源頭直指俄羅斯軍方運營的秘密設施——它們持續發射干擾衛星導航信號的無線電波。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干擾以信號阻斷(壓制)和定位欺騙(偽造)兩種形式,已成為北歐地區的日常現象。從格但斯克機場到波羅的海繁忙航道,直至愛沙尼亞與芬蘭領空,這類干擾自2022年2月俄烏全面開戰以來幾乎每日發生,頻繁導致航班取消、機場關閉及商船偏航等事故。波羅的海國家當局將責任明確歸咎于俄羅斯,今年3月,包括該地區國家及法荷烏在內的八國已就此向聯合國提出投訴。
開源情報與政府披露信息顯示,干擾源主要來自兩個熱點區域: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位于波蘭與立陶宛之間)和圣彼得堡周邊,兩地均駐有俄軍電子戰部隊。格丁尼亞海事大學副教授雅羅斯瓦夫·奇代科指出:"干擾技術已從初期以壓制為主轉向更復雜的欺騙手段。"其研究團隊通過三角定位法,精確鎖定加里寧格勒中部奧庫涅沃天線站和軍港波羅的斯克兩處干擾源,誤差范圍僅1公里。衛星圖像證實,該區域曾部署"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其32米高天線可干擾半徑5000-8000公里的通信系統。
加里寧格勒州(Калинин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是俄羅斯的聯邦主體之一。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州(15100平方公里),屬西北聯邦管區。它位于俄羅斯的最西邊,有著與其它地區相比獨特的地理狀況。加里寧格勒州,南鄰波蘭,東北部和東部與立陶宛接壤——其與俄羅斯本土不相鄰,是一塊飛地。該地原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后來因德國瓜分,成為了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后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后,原本屬蘇聯一部分的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脫離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而成為該國的外飛地。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導航系統負責人拉爾夫·齊博爾德解釋,干擾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信號技術門檻極低——壓制只需用更強無線電波覆蓋2萬公里外衛星的微弱信號,欺騙則通過偽造定位數據誤導接收器。社交媒體情報分析師@auonsson通過分析數千架次航班遭遇干擾時的地平線數據,繪制出圣彼得堡郊外干擾源移動軌跡,顯示其從城市西南向西北遷移。
波羅的海國家將此視為俄羅斯混合戰爭手段。愛沙尼亞外長馬庫斯·察赫納稱這是"蓄意破壞國際秩序的混合行動"。但奇代科認為,對民用系統的干擾可能只是軍事電子戰的附帶損傷。特殊的大氣條件使遠離干擾源的格但斯克間歇性受影響,這種現象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為應對威脅,多國正開發替代導航方案。歐盟資助的"R-Mode波羅的海"項目利用陸基信標替代衛星信號,德國牽頭聯合五國計劃2026年前投入試運行。英國已部署增強型遠程導航系統(eLoran),中俄美印等國也在發展類似陸基導航技術。研究人員強調,航海航空傳統導航技能在衛星失效時至關重要,正如奇代科所言:"衛星導航已成生活常態,但我們必須保持不依賴它的導航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