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這次被F-35I踹門,踹得不是軍事設施,是它過去十年積攢下的戰略信心。
F-35I呼嘯而過,德黑蘭天上是個漏洞,地面毫無招架,那些年伊朗引以為傲的國產防空系統、那套“我們自力更生、自產自足”的話術,瞬間像瓷片一樣碎一地。
而這個局,不是以色列聰明,是伊朗太慢。更準一點說,是伊朗太“自信”。
S-400和蘇-35到底去哪兒了?
美媒在喊:“S-400呢?蘇-35呢?” 其實答案不是俄羅斯不給,而是伊朗自己不想要,至少曾經不想要。
2019年、2020年,俄羅斯明確表示——“要S-400你就開口。”可伊朗那時候嘴硬,說自己有“巴瓦爾”-373,還真不買。人家還挺驕傲地說我們自研系統不比你們差多少,結果就這套系統,據說“擊落了三架F-35I”,但不好意思,全世界一個殘骸都沒看到,連一張模糊照片都沒有。你說巧不巧?
更吊詭的,是伊朗當年拒絕S-400時的底氣,還真是“我行我上”。有點像你拿個國產手機懟著iPhone說“信號還不是一樣好”,可真到了斷網那天才發現不是一個量級。
自主研發的陷阱:你可以愛國,但不能騙自己
伊朗對自主武器系統的執念可以理解,被制裁幾十年、被圍堵、被暗殺、被斷供,不自己搞點啥都說不過去。但“自研”這事兒,不能自我催眠。
巴瓦爾-373,從S-300被卡住開始搞,10年搞出來,說實話也算不容易。但性能差距擺著呢:S-400最大射程400公里,巴瓦爾剛剛摸到300公里的門檻,還只是“計劃”。就算再改進,再吹上天,它那臺雷達系統的多目標鎖定能力也遠不如俄羅斯的原版,更別提以色列F-35那種配套的電子干擾能力,一場下來根本看不到對方在哪,伊朗就已經在挨炸了。
這不是“有沒有”的問題,是“有沒有用”的問題。
俄羅斯也沒閑著:不賣,不等于不給別人賣
有人說,俄羅斯不給伊朗賣是怕得罪以色列。這話聽起來刺耳,但未必錯。
土耳其買S-400時,俄羅斯多痛快?哪怕北約跳腳,它都照樣賣。為啥到伊朗這兒就各種猶豫?因為中東這攤渾水,俄羅斯真不想跳太深。它和以色列之間雖然明里不合,但敘利亞戰場上打了多年照面,早就默認了某種默契。這種地緣現實,不是伊朗一句“我們是戰友”就能打破的。
說白了,俄羅斯賣給誰武器,不只是錢的事,更是戰略賬。伊朗在俄眼里,價值是有,但沒大到為了它去得罪以色列。
戰爭不是等你準備好才來的
伊朗這波挨打,說到底,是戰略誤判。它以為美以不會真的敢直接空襲本土,以為“我們撐得住”,更以為自己的防空體系能頂一陣。
但以色列這次是真拼了命地打,它根本不怕把戰爭擴大化,甚至正盼著伊朗被逼到墻角,失去戰略平衡。而伊朗還在“準備”,等國產系統再升級一代、等俄羅斯再友好一點、等輿論稍微有利些。——等來的是F-35在德黑蘭上空的“表演飛行”。
那種沉默,不是戰略克制,是誤以為自己有時間。
伊朗接下來要怎么辦?
第一,心態得變了。別再拿著“自主可控”當護身符,真要防得住F-35,不管國產還是進口,先能用起來才是關鍵。
第二,該買得買,不要猶豫。你可以談理想,但現實是別人已經飛到你家天臺了。S-400也好,蘇-35也好,不是萬能藥,但總比用老舊雷達和“勇敢的士兵”強。
第三,該拆的幻想要拆。俄羅斯和伊朗,的確曾是戰友,但不是親兄弟。你幫他打烏克蘭,他卻未必愿為你頂以色列。這種事講道義沒用,是實力和利益說話。
最后再說一句——戰爭不是游戲,不等你升級打怪通關再進boss房。以色列直接從第一級打到終章,而伊朗還在看技能樹。
下一次,伊朗還想賭這一次的教訓沒白挨,就得拿出點真的改變。不然,到時候,連悔的機會都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