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爆料,白宮正籌備特朗普訪華行程,此時距“對等關稅”90天暫停期結束僅剩9天,相關話題引發廣泛關注。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上臺后,曾宣稱要在100天內訪問中國,不過其出于利益考量,將任期首訪機會給了沙特,并達成超2萬億美元訂單。此后,關稅戰爆發,中美關系緊張,特朗普面對中方反制逐漸陷入被動,不僅通過第三方聯系中方展開談判,還頻繁釋放訪華信號,認為兩國領導人面對面交流能解決諸多問題。近期,特朗普突然高調宣布“我們已經和中國簽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出面證實,雙方已簽署貿易諒解協議,中國商務部隨后確認雙方敲定框架細節,這為特朗普訪華奠定了一定基礎。
據悉,若特朗普訪華成行,將率領由數十名美企CEO組成的豪華代表團,該陣容與特朗普出訪中東時相似。從美方代表團構成來看,此次訪華主要目的或是推動中美的經貿合作。當前美國國債規模高達36.2萬億美元,按年息4%計算,每年需償還利息約1.44萬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壓力巨大。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上臺后推行“開源節流”政策,“節流”方面在國內削減各項支出,“開源”方面主推“對等關稅”政策,然而在中國強硬反制下,該政策遭遇困境,美國不僅未能在中國獲取預期利益,在與加拿大、歐盟乃至日韓等國的關稅談判中也陷入僵局,即便關稅暫停日期臨近,談判仍進展緩慢。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試圖通過訪華,拉高市場預期,從中國獲取資金支持,就如同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對美國的幫助。
此前,路透社等媒體報道,特朗普要求各國在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時加入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對中國制造業采取制裁措施等硬性條件,以此換取美國簽署貿易協議。印度便是典型例子,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期間,印度對中國鋼鐵臨時加稅討好美國,在美印貿易協議談判中,還暗示加大對華制裁以換取美國對印度鋼鐵等產品關稅制裁,不過因印巴沖突和G7峰會期間關系變化,印度未付諸行動。此外,日方在與美關稅談判中提出針對中國的合作方案,聚焦因中美緊張局勢受影響的中國稀土和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鏈,試圖通過此舉爭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曾在G7峰會期間宣稱中國將稀土主導地位“武器化”,鼓勵特朗普與盟友攜手應對中國貿易問題。
貿易(資料圖)
由此可見,部分美國盟友在中美博弈中態度曖昧,為了自身利益,存在犧牲中國利益討好美國的可能性。中方的警告意在提醒這些國家,妥協退讓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此前中國在應對美國壓力時發揮重要作用,各國堅守底線尚有機會,若背后對中國不利,中方必定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在稀土、供應鏈、基礎合作等方面,中國具備多種反制手段。
特朗普訪華消息的曝光以及中方對美盟友的警告,反映出當前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美關系的走向不僅對兩國至關重要,也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與政治秩序,美國盟友在此局勢下的抉擇,將對自身及國際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