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伊朗與以色列艱難達成的停火協議余煙未散,中東大地在2025年6月下旬再次被沖突陰云籠罩。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以殘酷的現實印證了中國的戰略預判——當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高調吹噓“美伊談判即將達成完美協議”時,以色列南部突然拉響防空警報,也門胡塞武裝發射的彈道導彈劃破夜空。盡管導彈最終落于境外,但這一事件如同一記耳光,狠狠打在特朗普“以打促談”的戰略構想上,也讓中東和平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特朗普在2025年6月中旬公開宣稱:“伊朗想跟我們談,美伊近期就進行談判,一份很完美的協議應該就能達成。”這番言論看似為中東和平勾勒藍圖,卻很快被現實擊碎。事實上,美伊圍繞核問題已進行五輪間接會談,原定于6月15日在阿曼舉行的第六輪會談,早因以色列突襲伊朗而取消。雙方在鈾濃縮、制裁解除等核心問題上分歧深刻,而特朗普此前動用B-2轟炸機襲擊伊朗核設施的“以打促談”策略,不僅未讓伊朗屈服,反而促使伊朗原子能機構宣布重啟核計劃。更具諷刺的是,當特朗普渲染“伊朗核設施已被摧毀”時,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與埃及通話時提出:“伊朗同意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區,但以色列必須‘棄核’。”這一合理條件在美以眼中卻成“勒索”,暴露了西方在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2025年6月26日晚間,以色列國防軍稱監測到也門方向發射的彈道導彈,盡管以軍宣稱“很可能”成功攔截,但胡塞武裝官員納斯爾丁·阿米爾隨即表態:“以色列對加沙的侵略未停,民眾苦難惡化,胡塞將繼續襲擊。”事件根源在于以色列與哈馬斯停火后,迅速出動數萬大軍再入加沙,其對巴勒斯坦領土的持續占領引發地區連鎖反應。胡塞武裝作為與伊朗密切的力量,其行動本質是聲援加沙抵抗力量。而歐盟在此事上的表現凸顯西方分歧:6月26日歐盟峰會雖呼吁加沙停火,卻未對以色列違反人權條款采取行動,僅稱“下月討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言歐盟在俄烏與巴以沖突中奉行“雙重標準”,愛爾蘭等國要求暫停《歐盟-以色列聯系國協議》,但德國等國反對,最終使歐盟在中東人道主義危機前行動遲緩。
早在局勢失控前,中國已對中東走向作出精準預判。伊以停火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強調“希望實現持續有效的停火”,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傅聰更在聯合國痛批美軍襲擊伊朗,指出“武力換不來和平”。這種預判源于對問題本質的洞察——當以色列不停止侵略、美國不約束盟友時,停火協議不過是暫時喘息。值得注意的是,沖突升級時,伊朗防長抵華參會、以色列駐華大使履新,雙方以不同方式接觸中國,折射出中國在中東的話語權。作為中東“資方”,中國在當地只有經貿利益,這一純粹角色使其能提出客觀方案:美國若想維護和平,應施壓以色列;以色列若想擺脫導彈威脅,需放棄擴張。唯有美以收斂,中方倡導的“持續有效停火”才能實現。
從特朗普“和平謊言”破產,到以色列再遭襲擊,再到歐盟內部分歧,中東局勢的每一次動蕩都揭示一個現實:軍事威懾與雙重標準無法構建持久和平。美國試圖從中東抽身轉向亞太,卻因以色列政策陷入更深泥潭;以色列雖軍力強大,卻因侵略陷入孤立,經濟受損;伊朗則在制裁與空襲中堅持安全訴求。當各方在戰火中疲憊時,中國的和平倡議更顯價值——正如中國始終強調,政治協商是解決中東問題的唯一出路。在中東格局重塑之際,或許只有當各方意識到軍事手段的局限、國際社會不再縱容霸權邏輯,和平曙光才會出現。而中國正以實際行動,為這片土地的穩定搭建超越對抗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