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一周觀察【0626-0702】
1、中國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投運
6月27日,中國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綜合交通樞紐正式投運,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同步啟動多維度保障措施,確保高鐵旅客順暢出行。
重慶東站重慶日報
軌道交通方面,6號線東站段于當日11時30分開通,初期運營階段每日早晚增開臨時列車,實現與高鐵的無縫接駁。地面公交推出6條線路,涵蓋常規公交、定制公交和夜間公交;客運班線初期投入6條,7月1日起將拓展至近60條,覆蓋川、貴、云及重慶周邊區縣。
為優化換乘體驗,站內設置3070個標識導示牌,并安排近200名志愿者引導客流。重慶東站作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其投運將進一步提升重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交通樞紐地位,助力區域人流、物流高效運轉。
2、國際航線再上新,成都13.5小時直達雅典
6月30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通經停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至希臘雅典的航線,這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條直達雅典的國際航線,全程約13.5小時,填補了區域航空網絡空白。
該航線由川航執飛,航班號3U3827/3828,每周一、三、五、七運行。去程北京時間凌晨1時35分起飛,當地時間10時抵達雅典;返程當地時間12時起飛,次日凌晨5時20分抵蓉。旅客可享受聯程行李直掛服務,無需在伊斯坦布爾提取行李。
成都市口岸物流辦表示,該航線與已開通的直飛米蘭、馬德里航線形成南歐客運通道,將提升中西部與南歐的通達性,為國際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織密空中網絡。首航航班上座率近九成,客源涵蓋川渝本地及全國多地游客,部分旅客甚至從澳大利亞中轉至成都搭乘該航線。
3、免學費住宿費,重慶開啟公費培養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
重慶市民政局27日宣布推出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公費培養試點項目,計劃2025至2027年招收300名學生,通過“免學費住宿費+定向就業”模式,破解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難題。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重慶60歲以上老年人達801萬人,但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僅1.7萬人。該項目由重慶市民政局與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合作,面向重慶生源高中畢業生,每屆招收100人,通過高考錄取。學生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全免,還可享受獎助學金,畢業后須與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簽署協議,到主城都市區品牌化養老機構工作不少于3年。
培養模式上,項目采用“訂單式”教學,聘用養老機構技術人員兼職任教,組織學生實習并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重慶今年還推出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補貼政策,打破戶籍限制,覆蓋7大場景39類產品,為老年人居家安全提供便利。
4、渝昆高鐵全線最長單洞雙線隧道貫通
6月30日,渝昆高鐵建設迎來關鍵進展: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全線最長單洞雙線隧道——寶云隧道安全貫通。這是全線首座貫通的16公里以上特長隧道,標志著云南段隧道工程完成率達75%,為線路通車奠定重要基礎。
寶云隧道位于云南曲靖會澤縣,全長16.8公里,最大埋深386米,地處云貴高原復雜地質帶,施工中面臨軟巖變形、斷層富水等多重挑戰。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單洞雙線設計,通過地質雷達、超前水平鉆孔等技術精準勘測,以3個輔助坑道、8個工作面同步施工,最終實現隧道按期貫通。
渝昆高鐵全長約700公里,云南段長388.6公里,是云南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目前,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98%,橋隧施工完成92%,站后“四電”及站房工程加速推進。通車后,重慶至昆明的行車時間將大幅縮短。
5、第七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北川舉行
6月30日,以“尋根大禹故里?傳承中華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北川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大禹研究專家、臺灣各界代表等200余人齊聚大禹故里,共赴文化尋根之旅。
活動以莊嚴的大禹誕辰民俗文化展示拉開序幕:九響禮銃象征大禹平定九州,三十四通鼓聲寄托對先祖的懷念,九聲鐘鳴承載對治水英雄的敬意。兩岸嘉賓敬獻花籃、恭讀《頌大禹文》,并向大禹像三鞠躬,在頌歌獻舞中完成傳統禮儀。除開幕式外,活動還舉辦禹羌特色村寨交流會、青年研學活動等,首次邀請臺灣婦女兒童代表團參與,以研學體驗感受大禹文化魅力。
北川作為大禹誕生地,擁有“禹穴”題刻等30余處遺跡,獲評“大禹文化之鄉”。近年來,當地通過打造“少年禹”超級IP、開發動漫及文創產品等方式活化文化資源,年產值超2000萬元,并與浙江紹興等禹跡地締結聯盟,持續推動大禹文化傳承與兩岸交流。
6、穩崗返還失保、補貼技能提升、擴崗有補助……四川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惠民政策
6月27日,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技能提升補貼、一次性擴崗補助三項政策,進一步支持企業穩崗、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
根據政策,參保企業可按比例申領穩崗返還資金:大型企業按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60%返還,社會團體等單位參照中小微企業執行。技能提升補貼方面,參保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或失業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可按初級1000元、中級1500元、高級2000元標準申領;屬于四川“15+N”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職業的,中級及以上證書補貼可增加2次,標準最高提至2500元。
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范圍擴大至參保企業和社會組織,按1500元/人的標準發放。政策執行期限為2025年全年,相關部門將強化基金管理,優先保障失業人員待遇,同步做好代繳醫保、續發失業保險金等民生保障工作。
7、重慶舉辦戒毒人員就業推介服務大會,增強其回歸社會信心
6月26日,重慶舉行2025年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戒毒人員就業推介服務大會,15家企業提供汽車線束加工、家政服務等10大類200余個崗位,幫助戒毒人員拓展職業路徑。
活動設主會場與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同步開展,1200余人參會。現場,符合條件的戒毒人員與用人單位面對面洽談,簽訂就業意向協議,另有200人觀摩學習。近年來,重慶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全市規劃,近5年超1萬名戒毒人員獲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3500人獲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重慶市教育矯治局政委肖榮寧表示,穩定就業能激發戒毒人員內生動力,降低復吸風險。未來將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幫扶,為特殊人群搭建回歸社會的橋梁,助力其重塑人生。
8、成渝中線高鐵“中樞大腦”工程開建
6月26日,成渝中線高鐵“四電”工程(通信、信號、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工程)在簡州至樂至站間正式啟動。作為高鐵的“中樞大腦”和動力之源,該工程的建設標志著線路向通車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成渝中線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重慶北站至成都站,正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四電”工程具有線路長、技術標準高、施工難度大等特點,其建成后將與西安至成都高鐵等多條線路連通,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形成。
項目建成后,重慶至成都的通行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區域交通網絡的便捷性和經濟性將顯著提升,為兩地及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9、國內唯一!成都直飛塞舌爾季節性航線開通
7月2日,川航3U3785航班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起飛,直達非洲塞舌爾,標志著國內唯一直航塞舌爾的季節性航線正式開通。該航線飛行時間約7小時43分鐘,比轉機節約8小時,首航搭載120名旅客,涵蓋四川、重慶及全國多地游客。
航線由川航與成都文旅集團合作,本月計劃執行5個往返航班,每周三執飛,采用空客A330/350寬體客機。去程北京時間01:50起飛,當地時間06:40抵達;返程當地時間22:00起飛,次日10:40抵蓉。
借助航線開通,成都將在塞舌爾開展文旅推介活動,設置大熊貓及天府非遺展位,吸引非洲游客體驗“天府之國”魅力。塞舌爾作為印度洋群島國家,航線的開通將加強中國與非洲的互聯互通,拓寬西部連接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空中走廊”。
10、廣元文旅打好“三張牌”邁向國際化
6月26日,2025“醉美廣元?嗨啤一夏”啤酒音樂季啟動,拉開廣元夏季文旅消費大幕。當地正以“二次創業”、“文旅+百業”、城市品牌營銷為核心,加速推進文旅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建設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核心景區提質方面,劍門關景區改造北門廣場,新增智能閘機提升通行效率,融入漢服表演、通關文牒等文化元素,今年“五一”接待游客25.21萬人次,收入同比增長16.1%。翠云廊推出沉浸式情景劇,兩年內全市累計投入70億元實施50余個文旅項目。“文旅+百業”方面,曾家山度假區打造水世界、康養民宿等業態,廣元城區改造大華紗廠發展“文旅+工業”,青川縣以“文旅+體育”舉辦籃球賽事吸引超2000支隊伍。
品牌營銷上,廣元走進西安、重慶等地推介“大美蜀道”資源,聘請國際推薦官、優化多語種服務,2025年劍閣縣已吸引境外游客超4000人次。下一步,當地將辦好女兒節等節會,加速拓展全球市場,向國際旅游城市目標邁進。
11、四川首個開放式服務區來了!可逛可耍,步行直接進
7月1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思經收費站正式運營,游客可通過人行天橋步行進入服務區,標志著四川首個開放式“交旅融合”服務區投入使用。該服務區已列入交通運輸部首批“平急兩用”試點項目。
天全服務區是全國首個大熊貓主題與G318景觀大道雙主題服務區,年均服務旅客超千萬人次。思經收費站設一入一出車道,配套鱘龍虹橋連接地方道路與服務區。平時模式下,游客及小客車無需進入高速即可體驗大熊貓文化、川藏公路博物館等項目;應急模式下可作為物資中轉站與救援通道。
作為“交旅融合”樞紐,收費站將與服務區內博物館、商業集群聯動,構建“吃購娛樂憩游學”業態,推動服務區從傳統交通節點升級為旅游目的地,輻射帶動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
12、“清涼消夏購在巴蜀”消費促進活動啟動
6月30日,四川省“清涼消夏購在巴蜀”消費促進活動在資陽啟動,活動從6月底持續至8月底,聚焦“精品購物、精致美食、精彩文旅、精美展演”四大主題,聯動川渝超萬家商戶推出千余場促消費活動。
現場發布“悅購天府線”等四條夏季消費路線及攻略,重慶發布“愛尚重慶”暑期游攻略,資陽與重慶大足聯合推出全國首條跨省石窟石刻文物主題游徑。此外,資陽、成都等五城聯動推出“票根+”寵客禮包,涵蓋餐飲、酒店等消費領域。
活動由川渝多部門共同承辦,旨在通過跨區域消費場景創新,點燃盛夏消費熱情,推動巴蜀消費融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13、中國石油實現特高含硫氣田全產業鏈自主開發
6月30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宣布,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調試投運成功,標志著我國特高含硫氣田全產業鏈自主開發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氣田硫化氫含量達17.06%,是國內已投產含硫量最高的氣田。西南油氣田公司通過自主攻關,建成采氣、集輸、凈化、外輸完整產業鏈,創新應用耐蝕合金雙金屬復合材料,解決管道腐蝕難題,首次大規模使用高頻脈沖全自動焊接技術,效率提升35%。凈化裝置采用自主知識產權工藝,實現全時段達標排放,并配套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踐行“天然氣+新能源”綠色模式。
氣田整體調試投運較計劃提前190小時,實現安全零事故。投運后將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特高含硫氣田開發技術升級。
14、四川旅游學院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培育“AI+文旅”復合型人才
6月27日,四川旅游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文旅融合與數智制造產業學院、旅游裝備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構建“文旅+科技+智能”交叉學科體系,服務數智文旅產業發展。
學院依托旅游學科優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旅游管理、文化傳播等領域,已布局人工智能、數字媒體技術等“4+1”專業群,專注于科技賦能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等領域研究。未來將加快建設數智文旅交叉學科,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助力四川文旅產業數字化升級,推動科技與文旅深度融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