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寶字輩?相聲圈最年輕的他,為啥總被同行“不認賬”?
寶字輩是相聲界的黃金一代。侯寶林、常寶堃這些名字,擱老觀眾耳朵里都是響當當的。可要說最年輕的寶字輩,您可能想不到——是個70后,叫馮幼封。
按相聲行里“德壽寶文明”的輩分排,寶字輩往上是壽,往下是文。馬志明、謝天順、常寶豐這幾位公認的年輕寶字輩,都是40后50后,最小的也比馮幼封大二十來歲。問題來了,這70后憑啥能占個“寶”字?
說回馮幼封,他的師承鏈其實挺清楚。師父是祝景荃,祝景荃的師父是馮振聲——這位馮振聲可是德字輩,跟李德钖、馬德祿同輩。馮家門在東北相聲圈曾經響當當,馮振聲他爹馮昆治是東北相聲開山級人物,徒弟里還有“四大荃”(常福荃、楊海荃、祝景荃、馮大荃)撐門面。按這輩分,祝景荃算壽字輩,馮幼封自然就是寶字輩。
但馮幼封的寶字,總被人打問號。
關鍵卡在祝景荃的輩分上。相聲圈公認的壽字輩代表是郭榮啟(1917年生),比馬三立還小3歲。祝景荃1926年出生,要是算壽字輩,確實算年輕的。可東北相聲圈早年跟京津圈隔著山海關,地理隔離鬧出過“入關降輩”的說法——東北演員為了跟主流圈子處好關系,自覺把輩分降一級。祝景荃這壽字輩到底算不算數?業內一直有爭議。
輩分這事兒,在相聲圈像把雙刃劍。馬志明能被認,不光因為他是馬三立兒子,更因為《報菜名》《大保鏢》這些活練得瓷實;謝天順的捧哏,連郭德綱都夸“穩如定海神針”。可馮幼封呢?東北馮家門早沒了當年的聲勢,他本人在臺上的名氣,跟姜昆、趙偉洲這些明字輩比差了不止一截。
說白了,相聲圈認輩分更認能耐。早年高德明、高德亮都傳過降輩的事兒,為啥?本事不夠,光頂著高輩分反而遭人議論。馮幼封的寶字輩,像塊沒焐熱的玉——師承雖正,可沒拿出能鎮住場子的活,自然難被同行真心實意喊一聲“寶爺”。
前兩年跟個老相聲迷聊天,他說:“現在年輕人聽相聲,誰管你是寶還是文?能把人逗樂、把段子說瓷實,比啥都強。”這話擱馮幼封身上挺扎心——寶字輩的帽子戴了幾十年,可觀眾能記住他幾個段子?
相聲這行,傳統講輩分,江湖看本事。馮幼封的寶字輩爭議,說到底是老規矩和新現實的碰撞。您要問他算不算寶字輩?按師承鏈能掰扯清楚;可要說同行認不認?怕是得先讓觀眾記住他的《八扇屏》《地理圖》。
輩分是塊老招牌,可招牌亮不亮,還得看里頭賣的貨。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