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創建“邊海守藍護綠行”司法品牌,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筑牢海邊山生態安全屏障。港口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環境資源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成績突出集體”;防城區人民法院在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工作聯絡站被載入《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23)》;上思縣人民法院1份司法建議被列入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優秀司法建議;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無居民海島保護的信息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用;1件環境資源案件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3件案件入選粵閩桂瓊四省(區)法院紅樹林司法保護典型案例,4件案件入選廣西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給予批示肯定。今年4月,桂粵閩瓊四省(區)法院紅樹林保護協作會在防城港市召開。
2025年3月,港口區人民法院在東灣紅樹林濕地旁開展環境資源“模擬法庭”活動。
下好品牌創建“先手棋”,強化制度支撐保障
緊扣轄區“海、邊、山”地域特點,推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體系和生態治理機制。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創建“邊海守藍護綠行”司法品牌,大力推行“2456”工作法。其中,“2”即著力保護發展邊境地區“綠碳”和“藍碳”兩大資源;“4”即做好“綠色港口”、“藍色海洋”、“美麗森林”、“生物多樣性”等四項司法保護工作;“5”即突出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氣候變化應對、生態環境治理與服務等五個重點領域;“6”即實現有團隊、有機制、有數據庫、有典型案例、有轉化成效、有宣傳陣地等“六有”目標。
2025年6月5日,港口區人民法院聯合港口區人民檢察院為紅樹林發布《司法保護令》,法檢兩院共同為建立在紅樹林文化廣場的《司法保護令》揭牌。
下好執法辦案“關鍵棋”,提升審判質量效率
按照團隊專業化建設思路,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組建由刑事、民事、行政等業務部門員額法官組成的環境資源審判團隊以及由其他部門人員組成的輔助團隊,通過定期討論疑難案件、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加強對下條線指導等方式,推進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實質化運行,有效解決審判力量分散、協調配合不足、裁判尺度不統一等問題。2022年以來,依法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1274件,其中審理民商事案件667件,審理行政案件367件,審理刑事案件240件,努力實現辦案質量更優、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同時,建立健全案例研討機制,充分發揮案例指導作用。2024年以來,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向案例庫報送環資案例150多件。
下好全局聯動“一盤棋”,凝聚環境保護合力
健全紅樹林跨區域協作機制,廣西、廣東、福建、海南、浙江五省高級人民法院在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紅樹林司法保護防城港宣言》。建立健全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行政主管機關相互配合的多元化協同保護制度機制,在案情通報、線索移送、環境修復執行、損害責任追究上橫向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先后印發《關于辦理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銜接工作的意見》、《關于規范涉林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加強共同保護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協作機制》等制度文件。推動基層法院與十萬大山保護區、金花茶保護區、北侖河口紅樹林保護區等建立生態保護司法聯動協作機制。防城區人民法院在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工作聯絡站,筑牢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主要分布地的“司法保護網”。
簽約儀式現場
下好生態修復“制勝棋”,延伸司法保護觸角
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探索適用“增殖放流”、“補植復綠”、“勞務代償”等多樣化的替代性修復方式,實現打擊犯罪和生態修復雙贏。健全生態環境修復監督、驗收、評估工作機制,與檢察機關、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成立紅樹林司法保護修復實踐基地,為勞務代償、異地補植等替代性修復提供場所和途徑。充分借助“外腦”破解環境損害“鑒定評估難”問題,聘請生態科學領域專家、選任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全程參與案件審理,合理確定損失和修復內容,指導監督環境修復、驗收和修復效果評估,確保生態修復更加精準、更加規范、更加有效。
2024年8月,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人民檢察院、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在保護區內聯合設立紅樹林司法保護修復實踐基地。
下好前端預防“長遠棋”,促進問題源頭治理
堅持治罪和治理并重,充分發揮司法建議作用,針對審理中發現的如影響紅樹林生長、非法采礦、濫伐林木等問題,向水利、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均得到積極反饋。支持配合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工作,參與防城港市《關于查處非法開采海砂的規定》、《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的立法調研,為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立法工作貢獻司法智慧。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等時間節點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和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促進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來源:廣西改革公眾號
編輯:黃舒婷
責編:吳凰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