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青島防長會議上,印度的一票否決讓聯合聲明淪為廢紙,此時的莫迪也許還沉溺于自己的“大國夢”中,殊不知正在把自己的國家推向地緣深淵。
中俄伊的反擊隨即到來,石油結算拒收盧比、80萬噸天然氣轉售中國、南亞新組織名單刻意繞開新德里,印度的此番攪局換來的是一場“孤立”游戲。
印度拒簽背后的困境
6月26日,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迎來了10國防長,伊朗防長剛結束與以色列的沖突便趕來參會,也是罕見的全員到齊。
會議上俄羅斯防長別洛烏索夫高調呼吁擴大聯合軍演范圍,中國防長董軍強調“上合要做地區穩定錨”,起初進行的都十分順利,直到印度防長辛格突然發難。
辛格拋出一份修改清單,上面要求聯合聲明單獨點名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并寫入印度5月越境打擊巴方的“朱砂行動”,印度的私心一眼便被看穿,提議遭巴基斯坦防長阿西夫當場駁斥“上合不是解決雙邊爭端的法庭!”
更諷刺的是,草案本就包含4月印控克什米爾恐襲與巴國列車劫持案的雙邊關切,但印度堅持單方面敘事,協商破裂后,辛格直接拒簽,導致上合成立24年來首次防長會議聯合聲明流產。
這場鬧劇實為莫迪政府的“危機轉移術”,5月印巴沖突中,印度方包含法制陣風在內的6架戰機被巴方擊落,越境作戰視頻全球瘋傳,軍事慘敗疊加23.8%的青年失業率,莫迪急需制造“硬剛九國”的英雄形象。
雖然結果也如莫迪預想的那樣,拒簽事件讓莫迪國內支持率飆升12%,但代價是徹底暴露印度的戰略困局,早在6月G7峰會上,莫迪剛拒絕第三方調解印巴沖突,轉頭卻拉攏美國干預克什米爾既,印度這波是既想借上合平臺打壓宿敵巴基斯坦,又要向西方遞投名狀。
拒簽風波的影響和去印度化的開啟
然而印度的攪局引發了連鎖反應,能源絞索驟然收緊,伊朗宣布石油預付款“只收黃金或人民幣”,直接切斷印度從中亞購油通道,俄羅斯同步暫停盧比結算談判,將80萬噸液化天然氣轉售中國,“盧比就是廢紙”成了現實。
這兩招直戳印度命門,其83%的石油依賴進口,原計劃通過上合打通中亞能源線,卻因在以色列空襲伊朗時保持沉默遭報復。
拒簽風波后,上合成員國連夜討論改革“協商一致”原則,哈薩克斯坦提議引入多數表決制,烏茲別克斯坦支持設立強制退出條款,俄羅斯更推動建立聯合反恐數據庫,印度最恐懼的“清退程序”悄然啟動。
當印度沉迷“硬剛九國”的幻象時,中國打出組合拳,與塔吉克斯坦簽署鋰礦開發協議,繞開印度綁定中亞資源、中吉烏鐵路提前竣工,歐亞陸橋再添動脈,最致命的是中巴孟三國在昆明密謀新南亞機制,直指印度霸權的“阿喀琉斯之踵”。
算上這次,印度如今已三次破壞共識,所以最后大家不帶印度玩只能說是自找的。
新組織的開啟
7月1日,云南昆明閉門會議中,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達成新區域機制框架,擬邀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阿富汗臨時政府加盟,而這份名單堪稱“反印同盟”宣言。
斯里蘭卡曾因印度干預內政被迫取消中資港口項目,新總統維克拉馬辛哈直言“需要平衡力量”,馬爾代夫2023年驅逐印度駐軍后遭“旅游制裁”,總統穆伊茲放話“中國才是真伙伴”,阿富汗塔利班痛恨印度資助反政府武裝,經濟重建急需中方基建投資。
此次的新機制瞄準癱瘓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該組織成立40年最大成就是1993年簽《南亞特惠貿易協定》,此后因印度六次抵制峰會瀕臨腦死亡。
而中國的替代方案刀刀見血,用經濟紐帶破解地緣霸權,中巴經濟走廊已創造7萬崗位,瓜達爾港吞吐量超印度孟買港、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通車后對華出口激增40%、就連阿富汗都通過松子航空貿易年入2億美元,莫迪鼓吹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早已是空談。
地緣政治沒有永恒的敵人,但背叛信任的玩家終將出局,莫迪的“大國夢”正在被自己親手制成牢籠。
參考資料
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長/外秘級會晤舉行 中國新聞網
上合青島會,十國防長全到齊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