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適老改造 傳遞生活溫度
服務銀發群體 暢享老好時光
作為老年群體最青睞的休閑娛樂空間,公園與城市廣場正積極響應適老化改造號召:通過持續完善無障礙通道、增設休憩座椅等細節設計,讓每一處公共空間都成為承載銀發時光的溫暖港灣,為老年人構筑更便捷、更舒適、更具人文關懷的戶外生活場景。
在昆明市區東北側7公里的鳴鳳山上,金殿公園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圖源:昆明市金殿名勝區
肖阿姨:“天氣不錯,適合老年人。現在很多老年人、東北人冬天也都到昆明來。夏天天氣不錯,我第一次來,我是重慶人在北方退休,現在和兒子生活,廣州、河南、山西到處去,去了這么多地方,(昆明的)天氣最好,不冷不熱,水也好。”
八十多歲的肖阿姨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昆明,但是很快就被昆明這座城市深深吸引了,這幾天在兒子的陪伴下,逛了市區大大小小不少的公園、景區。
肖阿姨:“南方的花、菜、樹木都比那邊多,適合老年人鍛煉、休閑,對我們老年人出來鍛煉,過個幸福的晚年都是不錯的。”
與初來乍到的肖阿姨不同,陳阿姨和老伴兒已經把來金殿公園休閑鍛煉當做了日常,每天伴著晨光打上一會兒太極,也成為他們最習以為常的晨練方式。
陳阿姨:“我們才退休的時候一直逛到里面,現在年紀大走不動了腿也不行,開車到停車場上來做做操就回去了。現在開車去各個公園和廣場還是比較方便的,停車都很方便。看街景都是看《街頭巷尾》,我們很不去市區,都在公園玩一下。”
陳阿姨說,金殿公園大多都是爬坡,但管理方設置了小型車輛的通道,對于他們時常要到公園游玩的老人來說,開車前來就方便很多。而近年來衛生間的適老化改造也讓他們覺得十分貼心。
陳阿姨的老伴:“有扶手很方便,以前沒有,后來裝上扶手了。我們老年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還是幸福感很強的。”
陳阿姨和老伴兒習慣在家附近的公園休閑鍛煉,而李阿姨老兩口則喜歡四處逛公園,到處去感受昆明的優美風光。
李阿姨和老伴:“金殿最好,民族村、西山、大觀樓、翠湖都去,每天上午走一個公園。”
李阿姨說,出行方便已經是這些年老人家們最習以為常的事兒,而衛生間的變化也是他們最感到暖心的。
李阿姨:“現在就是有專門老年人(用的馬桶),旁邊還有扶手,拉著起來很方便的。”
據金殿名勝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景區的游客中,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日常工作中,他們也會特別為老年朋友進行一些特殊的安排。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據我們統計80-85%的老年人,到公園成為他們晚年日常生活習慣。金殿名勝區是昆明周邊和地縣區的老年人到了昆明后必須要到的地方。因為有一些歷史文化和(奇花異木),老年人可以享受更綜合和豐富(的體驗)。”
圖源:昆明市金殿名勝區
記者:“剛剛聊的時候我有個很疑惑的點,古建筑不能做很現代化設施的修改,但是很多老年人到了,進去都很滿意,是不是針對老年人做了很多安排?”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因為進去山比較大,我們就根據旅游的特性把文物的核心區保護起來,周邊盡量做一些方便的設施,包括我們現在走的路。雖然是一個景區,也允許一部分社會車輛進入,讓一些腿腳不方便的游客有機會進入到(內部)區域。進入主景區必須走一部分,但是我們從安全設施的管理,包括監控、護欄,工作人員定期巡查、檢查,盡量檢修現目前鋪裝的環境,保證無論什么情況的人,以最方便、最安全的狀態進入我們的主景區。”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金殿名勝區的主門(西門)那邊是昆明市金殿公交車場,有十多條線路。以前市民到那兒,慢慢地從一、二、三天門爬上來,但是現在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紀,腿腳不方便,我們就特別和公交公司聯系達成合作協議,他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公交車場開了一個小車,只開西門到北門,十五到二十分鐘一趟車,相當于老年人要爬的一、二、三天門就完全可以坐公交車上來,也可以使用愛心卡就很方便了。(游客)進了門以后就沒有樓梯了,雖然有一些坡度,但是對于腿腳不方便坐輪椅的人來說就沒有障礙了。通過和公交集團的合作,解決了一個適老化便民通道的問題。”
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硬件上的適老化改造外,針對老年人的喜好,他們每年都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大家老有所樂,提升參與感。
圖源:昆明市金殿名勝區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除了金殿廟會每年都在舉辦以外,對一些享受生活,有更多追求的老年人做一些主題活動。比如茶花展,也是金殿比較有代表性的,很多老年人喜歡種茶花。昆明本地人對市花的感情很深,我們有很多專業人員,如果你不會栽種來咨詢就可以。(此外)還有很多花式活動,比如花朝節,可能年輕人參加多一點。我們不拒絕任何年齡段的人進來享受當天的服務活動。一年四季都有很多花式活動,讓老年人越活越年輕,就是這個意思。”
圖源:昆明市金殿名勝區
活動多了,做好相應的服務保障就至關重要,對此,在游客服務中心,金殿名勝區針對老年朋友們可能遇到的情況還貼心地做了準備。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我們考慮的是老年人喜歡喝熱水,熱水隨時提供。游客中心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開放,游客中心隨時都有人,除了熱水以外,我們還提供存放行李、雨傘,還有輪椅、醫藥包都有。一些老人家和家人出游到景區發現比較疲累了,(有)輪椅就比較貼心。輪椅還專門配備了人定期維修,平時我們收起來保證清潔,隔段時間有人消毒,輪椅本身是免費使用的,交付押金就能推走,規定時間還回來是全免費使用的。”
要說起老年人來到公園景區最關心的設施,衛生間的設施和安全必然是第一位的,工作人員介紹,最近幾年來,他們也針對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對景區內的衛生間進行了適老化改造。
金殿名勝區副主任 陸雅媛:“針對老年人專門有扶手,衛生間大小都有配備,保證你不管在哪個衛生間都抓得到扶手,保證老年人的安全洗。手臺專門降低了高度,更方便一些。不僅第三衛生間,每一個衛生間都設置了一定比例的馬桶,就是保證一些老年人在正常衛生間找到馬桶。”
金殿公園在適老化設施建設和便民服務方面的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休閑娛樂場所。在這里,老年人不僅能夠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建筑,還能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與尊重。
城市廣場適老化升級 打造老年友好休閑空間
除了公園以外,廣場也是老年人最常去的休閑娛樂場所,適老化升級改造對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開展文娛活動,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碧雞廣場緊鄰西山區政府,地理位置優越,公共交通網絡發達,為老年人到此休閑提供了諸多便利。而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標,相關部門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的適老化改造,使碧雞廣場成為了老年人休閑娛樂的溫馨港灣。
呂阿姨:“我們每天都來鍛煉,鍛煉了很好,不鍛煉全身疼,會在那些器材鍛煉。我肩膀痛在這里按摩下就好了,每天按摩下最好了。早上練劍的、(使用)健身器的都是老年人多。”
和呂阿姨喜歡利用健身器材鍛煉不一樣,高師傅和幾個老伙伴每天都組隊前來進行健身球運動,高師傅說,他們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感情,實在是兩全其美。
高師傅:“兩分鐘的路就到了。早上、白天、晚上都在這里,除了吃飯睡覺都在這里玩。我們玩這個球,能運動一下。”
高師傅說,大伙兒相遇于此,充分利用廣場上的公共區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也豐富了起來。
高師傅:“健身、運動、跳舞、唱歌都是非常開心、非常方便,都比較滿意的。”
但是要說起廣場的適老化設施帶來的便利,住在廣場附近的李師傅可謂是深有體會。
李師傅:“下雨可以到亭子下面,不下雨就在外面,挺好的,方便多了。你想拉伸腰部,可以做腰椎鍛煉,那邊還有雙杠,還是挺好的。每天都來,應該是說為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和環境,氛圍也特別好。在這里鍛煉身體、打打牌、下下棋、娛樂一下,很好的。”
李師傅說,清晨,老人們相約在此打太極、跳廣場舞;午后,坐在樹蔭下閑聊家常、玩一玩棋牌,觀賞廣場雕塑,真正實現 “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管理方工作人員介紹,由于考慮到前來廣場休閑娛樂的老年人較多,他們甚至還專門在廣場設置了一個便民政務中心。
工作人員 梁紹華:“專門在廣場上設置的便民服務中心,都是設置的無障礙通道。從社保到醫保、退伍軍人這一塊都可以辦理。那邊是一個職工驛站,老年人也可以進去休息,多數是走不動過來休息一下,避避風避避雨,接熱水。”
工作人員介紹,在廣場設計之初,就在所有臺階的位置旁建設了無障礙通道,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他們還隨時進行適老化設施的增加方便前來休閑的老年朋友。
工作人員 梁紹華:“這里有個文藝隊的表演,在音量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在這里自娛自樂、吹拉彈唱。我們對音量管理較為嚴格,聲音大了有工作人員勸導。中考高考期間是禁音活動,平時老年人就在這里,上面也有一個類似這一塊場地,早上打羽毛球的多,老年人跳交誼舞的多。一開始就設計成為健身的地方 配套的設施都是以老年人為主,沒有很復雜的健身器材,一開始就考慮到服務老年人為主。”
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他們都有工作人員進行巡查,對健身器材的使用和損壞進行登記報備,確保設施設備的安全使用,杜絕安全隱患。
工作人員 梁紹華:“都有標準,到一定的時候報給教體局,教體局前來更換。不管好壞都要更換,確保不因為健身器材的保質期失效,造成一些隱患。”
據了解,廣場的兩側設置的公共衛生間,管理方也安排了專人進行巡護保潔,同時還得特別留心為老年人提供幫助和服務。
工作人員 梁紹華:“(設置了)無障礙通道,還做了扶手欄桿,為老年人的實用考慮。專門安排了一男一女保障衛生,有時候輪椅上不來,能幫幫忙。”
從無障礙通道到休閑長椅,從健身器材到活動專區,如今的城市公園和廣場正通過一系列適老化改造,成為老年人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幸福晚年的重要場所。這些改變不僅是硬件設施的升級,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生動體現。
在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的當下,公園和廣場的適老化改造,不僅是鋪設幾條無障礙通道、增設幾張休息長椅,更是一座城市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傳統美德的踐行與傳承。
這些適老化改造后的公共空間,用溫暖的細節撫平老年人出行的焦慮,用豐富的活動點亮他們的精神世界,讓步入暮年的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尊重與包容。當老年人能夠自在地穿梭于平坦的步道,安心地享受健身、休憩設施,愉快地參與各類活動,這不僅提升了個體的生活質量,也為無數家庭減輕了后顧之憂,更彰顯出一座城市的溫度與人文關懷。適老化改造,是城市贈予銀發族的一份深情厚禮,更是社會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堅實步伐,讓 “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從愿景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來源:8099999街頭巷尾
編輯:黃瀟云
編審:李菁
終審:趙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