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國,我身體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被中國夫婦收養40年后,日本遺孤趙連棟回到了日本,對養母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戰后的春天,萬物復蘇,萬家團圓。趙鳳祥和妻子李秀榮繁重的生活依舊在繼續——耕地、鋪墾,好不容易盼來的和平,卻也沒有讓他們少勞作、多休息。
這天,趙鳳祥照常去集市采買一周的家用。路過一條小巷時,一抹灰白映入眼簾——一個白皙瘦小的日本男孩正瑟縮在墻角,寒風凍得他臉蛋發青。
頓時,滿腹惡氣在趙鳳祥心中翻涌,他恨不得一拳打飛這個留守“小鬼子”。可就在他將要扭身離去之際,那孩子伸出凍得僵硬的手,抓住了他的衣袖,可憐巴巴地望向他......
“我的老伴啊,你沒發燒吧?!”李秀榮驚呼。
丈夫領回了一個日本娃娃,分明就是自找麻煩!可當她瞥到那孩子身上滿是淤青、眼神空洞時,心中的不忍還是戰勝了理智。
“算了,人死不能復生,孩子也無罪。反正咱們養活一個,也不在話下。”
于是,這個日本遺孤就這樣住進了趙家,他們給他取了個中文名,叫趙連棟。
本以為平靜的生活會這樣延續下去,卻不想這才是風暴來襲的前奏。
村里的人得知此事后,十分憤怒,紛紛到趙家指責他們收留了國家的敵人、同情心太盛。
趙鳳祥雖然也辯解,可他也明白風言風語的可怕,只得寡言以對。
漸漸地,村民的排擠也從話語上升為行動——有意無意的破壞、隔離,這讓本就不富裕的一家更加困頓。
趙連棟并不明白這一切的緣由,只覺得自己好像成了一個累贅。這天,趙連棟偷偷跑出家門,在村口徘徊......
“兒子,我理解你的心情,可現在你已經是我們趙家的一份子了。”趙鳳祥將兒子摟在懷里,“這個世界上,沒有誰不是局外人。等你長大了,就會懂的。”
這番話讓趙連棟淚如雨下——他終于有了家的感覺。
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不僅讓趙家失去了下一代,更失去了村民最后的一分寬容。兩口子不得不離開故土,帶著孩子遷往河北。
然而命運之神似乎一定要跟他們開這殘酷的玩笑,新家也沒能迎來好運。
趙鳳祥勤勞工作,身體卻每況愈下,很快就撒手人寰。李秀榮獨自支撐起這間小屋,在悲痛中堅強地活了下來。幸而兒女們都很懂事,趙連棟尤其孝順,常回家看望,讓母親很欣慰。
直到有一天,趙連棟提出想回日本尋親,李秀榮雖然難過,還是點頭應允。
臨行前,趙連棟跪在母親面前,奉上一紙承諾書:包括回國后蓋她一幢大房子等諾言。乘上飛機,他流著淚揮手道別。
然而,期盼中的生活沒有到來。
趙連棟找到了富裕的親生家庭,并選擇留在日本發展,拋下了養母。李秀榮心如刀絞,度日如年。
這天,她在睡夢中忽然看到兒子向她走來,一瘸一拐,滿臉淚痕:“媽,我回來了。對不起,我錯了......”她醒來后,眼角還殘留著淚水。窗外的春雨,正帶著哀怨,打在窗欞之上。
十數年后,李秀榮病倒在床,女兒費盡心機,才通過日本政府找到了當年那個“野坂祥三”的下落。她將母親的心愿告知了他,電話那頭卻只傳來冷漠的一句:
“請不要再聯絡我,中國與我無關了。”
李秀榮聞言泣不成聲,再也振作不起來。這天深夜,李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趙連棟一定深愛著養母吧?不然為何念念不忘尋根問祖?
可是。當命運之神向他施予饋贈時,他心中的天平,還是向那個金玉其外的“家”傾斜。等他醒悟過來時,母親催他回頭的呼喚,已經化作風中輕嘆。
多少故事,都在重復著同樣的主題。可我們又能奈人心之變遷何?
然而無論如何,他都該向養母道一聲再見,哪怕只是虛與委蛇。因為,哪怕你已經失去了靈魂,也不該剝奪別人的希望。
轉念之間,我明白了。這世間所有的信任與感情都脆弱如泡沫。可是。人性的本質其實也很善良。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為自己的天真而感激,并在被傷過之后更加慎重的行走。因為,真正痛徹心扉后,依然不悔的廝守,那才是人世間最毫無雜質的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