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 (淺顯易懂的“滅火”方法):結果與感悟:今天早上雖然“噴火”了,但我及時用了“暫停鍵”和“呼吸法”,沒有讓戰火升級。晚上摟著兩個孩子,誠懇地道了歉。哥哥說:“媽媽,你早上聲音好大,我害怕。但你后來抱抱我,我就好了。” 妹妹親了我一口:“媽媽不生氣,我愛你。”親愛的戰友(對,說的就是同樣在“戒吼”路上奮斗的你),今天早上,你的“火山”噴發了嗎?或者你有什么獨家的“滅火”妙招?快來評論區抱一抱,吐吐槽,或者分享一下你的“冷靜神器”吧!讓我們知道,這條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叮鈴鈴——!” 鬧鐘響了第N遍,感覺才剛合眼啊!窗外灰蒙蒙的,像極了我此刻的心情。掙扎著爬起來,廚房里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客廳里倆娃爭搶玩具的尖叫聲、還有老公找襪子的詢問聲...瞬間像無數根小針扎進我嗡嗡作響的腦袋里。
“暴雷點”來了:眼看上幼兒園要遲到了,三歲的妹妹死活不肯穿那件“有魔法點點”的衣服(明明昨天還愛得要命!),四歲的哥哥還在磨蹭地數著他的樂高小人,一顆小零件“啪嗒”滾到了沙發底下...“快點!都給我快點!耳朵呢?!”——我的聲音不受控制地拔高,像燒開的水壺一樣尖利刺耳。那一瞬間,我看到哥哥縮了縮脖子,妹妹癟著嘴,眼淚在打轉...天啊,我又變成那個自己最討厭的“噴火媽媽”了!心里的煩躁像野草一樣瘋長,夾雜著深深的自責:我怎么又吼他們了?
關上門送走他們,世界安靜了,我的心卻像被狠狠揪了一下。看著鏡子里那個眉頭緊鎖、一臉疲憊的自己,我問:“那股無名火,到底從哪來?”
缺覺!缺覺!缺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連續幾晚被娃踹醒/哭醒,我的大腦就像一臺超負荷運轉的老電腦,一點“小病毒”(比如孩子磨蹭)就能讓它死機、藍屏、然后...爆炸!
時間壓力山大!“遲到”像個緊箍咒,催得我心跳加速,所有“不配合”都成了阻礙我完成任務的“敵人”。
被忽視的“自我需求”: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多久沒好好吃頓早餐、看會兒手機、甚至只是發會兒呆了?心里的“委屈罐子”早就滿了,一點點火星就能引爆。
“完美媽媽”的執念:總希望一切按計劃進行,孩子聽話懂事。一旦偏離軌道,就覺得是自己沒做好,焦慮轉化成怒火。
原來,我的暴躁,不是因為孩子太“壞”,而是因為我太“累”、太“急”、對自己要求太“高”了。吼孩子,往往是內心無力感和焦慮感的宣泄口。
親愛的自己(也分享給同樣在努力的你),下次“火山”快要噴發前,試試這幾招“緊急滅火栓”:
1. 按下“暫停鍵”,物理隔離 (最有效!):
感覺火氣“噌”地上來時,立刻!馬上!離開現場幾秒鐘!哪怕只是轉身走進廚房喝口水、去廁所關上門深呼吸3次。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有點生氣/著急,需要冷靜一下,馬上回來。”短暫的離開,好過失控的傷害。
2. “滅火”呼吸法 (簡單救命稻草):
找個角落(廁所是絕佳選擇!),做3次“4-7-8呼吸法”:
閉上嘴,用鼻子深深吸氣,默數4秒。
屏住呼吸,默數7秒。
完全用嘴呼氣,發出“呼”的聲音,默數8秒。
重復幾次。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股沖上頭頂的熱血,真的會慢慢退下去。(原理:激活副交感神經,讓身體從“戰斗模式”切換到“冷靜模式”)
3. 降低標準,放過自己:
默念咒語:“緊急事件?不,這只是日常!”遲到5分鐘天不會塌,衣服穿得不完美也不會凍著。把“必須”換成“盡量就好”。接受早晨的混亂是常態,不是失敗。
4. 尋求“外援”,別硬扛:如果隊友在家,果斷求助:“親愛的,我現在有點上頭,能麻煩你幫妹妹穿下衣服/催下哥哥嗎?”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不是軟弱。如果獨自帶娃,提前一晚能做多少做多少(比如選好衣服、裝好書包)。
5. 事后修復,關系更重要:等大家都冷靜了(比如送完娃回來,或者晚上睡前),抱抱孩子,真誠道歉:“寶貝,對不起,早上媽媽太著急了,對你大聲吼叫了,是媽媽沒控制好情緒。媽媽很愛你,只是不喜歡遲到/磨蹭的行為。下次媽媽會努力平靜地說。”讓孩子知道,暴躁的是情緒,不是媽媽不愛他。
那一刻,我明白了:
“戒吼”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無數次“覺察-暫停-修復”的練習。允許自己有反復。
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照顧好孩子。我的睡眠、我的心情,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今晚一定早點睡!
孩子的包容心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真誠的道歉和擁抱,是修復親子裂痕最好的粘合劑。
我們不是在追求“從不暴躁”的完美媽媽,而是在努力成為“能及時剎車、能真誠道歉、能不斷學習”的真實媽媽。這就很棒了!
下期預告:被娃氣到肝疼后,我給自己建了個秘密“情緒急救箱”!里面藏著讓我瞬間回血的5樣寶貝... 下次日記揭秘!記得關注我,一起做情緒穩定的“溫柔”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