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說:“還是希望媽媽多給孩子一些陪伴”,這句話,已經從幼兒園的老師嘴里聽到好幾遍了。
媽媽要再多些陪伴
一次是,兒子的畢業表演,因為朋友家的兒子,先是在上場前退卻了,不想表演,然后又在媽媽到場后,拒絕穿畢業禮服拍合照。
幼兒園老師看著地上哭鬧的小家伙,委婉的問朋友:是不是媽媽平日陪伴孩子陪伴得不多。
還有一次是,朋友參加了兒子畢業家長會,老師跟朋友反映,她兒子中午午睡,摟著就能呼呼大睡,不摟就不睡。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媽媽還是要多一些陪伴,試著8點半就上床陪孩子,慢慢把睡眠時間提前。
朋友也覺得,老師的話沒問題,生孩子就花時間養。
可是,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嗎?為什么總是要強調媽媽的陪伴?孩子一有問題,就要在媽媽身上找原因?
朋友喊了一句:去TM的“媽媽要再多些陪伴”……
深以為然。
感覺大環境都默認,爸爸不需要帶娃,媽媽是育兒的主力。
記得我閨女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打電話讓我開家長會,我說:以后還是以聯系孩子爸爸為主。
對面居然問我:你們是分開了嗎?
真的是無力吐槽,我說:我工作性質容易接不著電話。
我因為工作性質,沒辦法休周末,孩子爸帶娃去上興趣班。
后面老師聯系我,說對娃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是爸爸來陪著上課的。
所以呢?爸爸來陪著孩子,不是應該的嗎?
這個世界對爸爸的容忍度,真的是太低了。
以至于我老公剛開始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
后面被夸得都飄了,覺得自己是特立獨行的優秀爸爸,因為別人小朋友都是媽媽來陪。
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我發現: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孩子的爹。
我有一個男同學,他說:
我覺得我很驕傲,因為從小到大,我兒子每一個重要節日我都沒錯過。
幼兒園入園,家長會,畢業典禮,小學入學儀式,運動會,家長會……
陪兒子跑步,給他讀書講故事,周末帶他去公園,陪他去游泳館、科技宮、博物館……
男同學自夸:我這個爸爸算是盡職盡責吧!
是的,他真的是一位很稱職的爸爸!
心理學家艾爾佛曾說: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會一點一滴地滲入到孩子的血液,嵌入到孩子的靈魂。”
在爸爸的陪伴和引導下,孩子會獲得充沛的力量,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爸爸也會收獲無盡的快樂,充分享受養育的成就感。
父親是孩子的第一位偶像,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超人,更是一個家庭最強力的依靠。
孩子的童年真的很需要父親的陪伴,父親就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父親最大的使命,不是制造一個生命,而是去陪伴一個生命,讓他在愛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我就是從小缺少父愛的人,生活無奈,爸爸忙于賺錢養家,長大后和爸爸溝通也很少。
深知爸爸最疼我,但是就是找不到聊天的話題,在一起待一會雙方就感覺很尷尬。
有人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但對于孩子的影響,卻是一生。”
一個家庭里,父親不缺席,孩子才會擁有健全的感情觀、充足的安全感,在未來的人生里才能更加自信獨立。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親的作用,媽媽替代不了。為孩子的成長正確“導航”,也是每個爸爸的第一要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