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孩子心里那焦慮的事兒。
清晨六點半,小雨那書包都被翻了三次,塞得鼓囊囊的。她盯著數學練習冊上沒做完的三角函數,手指頭不自覺地摳著橡皮屑,那碎末就跟雪粒似的,落在深藍校服上。媽媽端著牛奶進來,就瞧見女兒正用圓規(guī)尖在桌面畫圈,那圈越畫越小,最后都變成抖抖索索的直線啦。
其實啊,焦慮就像是個會變形的影子。它可能藏在寫不完的作業(yè)里,變成鉛筆芯折斷的脆響;也可能躲在更衣室鏡子前,變成校服拉鏈卡住的瞬間;還可能在體育課跳繩的時候突然冒出來,讓本來輕盈的繩子變成勒住腳踝的鎖鏈。這些細碎的慌張就像蒲公英絨毛,看著輕飄飄的,卻能在某個深夜突然扎進孩子的夢里。
為啥孩子會這么焦慮呢?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時間的迷宮。電子表數字從“21:00”變成“23:30”的時候,孩子突然就發(fā)現自己被困在無數個“還沒寫完”里啦。補習班通知、家長群消息、同學間的悄悄話,這些信息碎片就像瘋長的藤蔓,把原本能玩耍的黃昏纏得密不透風。
二是隱形的標尺。“全班前五名才有資格參加夏令營”,這句話在孩子心里變成了會移動的標尺。他們開始用橡皮擦改自己的表情,把皺眉改成微笑,把嘆氣換成清嗓子,到最后連呼吸都小心翼翼的。
三是未命名的恐懼。有些焦慮就像沒貼標簽的玻璃罐,孩子也說不清楚自己怕啥,路過琴房就心跳加速,看到成績單封面就胃疼。這些身體信號就像情緒的摩斯密碼,得靠咱們大人耐心去破譯。
那有啥辦法能解決孩子的焦慮呢?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是情緒溫度計法。準備四個彩色便簽,紅色代表心跳像要沖出胸口,橙色代表手心黏糊糊的,黃色代表喉嚨有團棉花,綠色代表平靜得像初春的溪水。讓孩子每天睡前把便簽貼在冰箱上,用顏色來說自己的感受。要是紅色便簽連續(xù)三天出現,咱就把臺燈調暗點,和孩子玩“影子劇場”,用故事來說道理,別老是說教。
第二個是五分鐘魔法時刻。在書桌角落放個“焦慮收集瓶”。孩子感覺壓力大要爆發(fā)的時候,讓他們用五分鐘做三件事,第一把煩惱寫在紙條上揉成團,第二用皮搋子把紙團“吹”進瓶里,第三用口哨吹自創(chuàng)的“解壓曲”。這可不是讓孩子逃避,而是告訴他們情緒能被看見、能被處理,別一直憋在心里。
每個焦慮的孩子就像背著透明行囊的旅人,行囊里裝著沒說出口的期待、沒解開的困惑、沒被擁抱的脆弱。咱們作為同行者,別急著打開行囊,先蹲下來,聽聽行囊和地面摩擦的細微聲響,這里面藏著比啥診斷都珍貴的成長密碼呢!大家不妨試試這倆方法,看看能不能幫孩子趕走焦慮喲!
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年的個案咨詢,積累了豐富的咨詢經驗,有卓越的咨詢效果。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成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yè)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