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抹黑企業產品質量,借機引流帶貨;長期集納涉企負面不實信息,要挾有償合作;發布高科技企業商業秘密,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近期,國家網信辦組織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一批涉企違法違規賬號已被從嚴從快處置。
聲譽和口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每一塊牌子都是辛辛苦苦立起來的。可一段時間以來,從拼湊黑料到炒作謠言,從操縱“水軍”到不測亂評,網絡“黑嘴”打著“監督”等幌子,大肆向企業伸黑手、敲竹杠,嚴重擾亂正常營商環境與市場秩序。此次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就涉及此前抹黑胖東來的網紅“柴懟懟”,其惡意詆毀明星企業,只是為了借機吸粉引流帶貨。可以說,有關方面及時亮劍,既是為涉事企業討回公道,也在傳遞明確震懾信號,讓那些傷企的“黑嘴”徹底閉嘴。
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監督,但監督必須建立在遵守法律、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黑嘴”賬號滿嘴“良心”,滿心“生意”。有的拿炒作當籌碼,向企業收取所謂“公關費”“保護費”,有的收錢辦事,成了拉踩抹黑的專業打手。而這些“黑嘴”之所以肆無忌憚,正因為其深諳企業忌憚負面輿論的心理。此前曾有報道,一些賬號將所謂負面信息明碼標價,儼然形成了一條“造謠—施壓—勒索—分贓”的利益鏈。
如今,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沒少下功夫。一個清朗的輿論環境,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為此,中央網信辦早就印發《規范》,網絡平臺對于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營銷等信息,都要及時清理。就眼下來看,平臺在這方面還需進一步壓實責任。比如,健全涉企謠言投訴處理機制,一旦證實為謠言,及時進行處置,全方位提升對企業的救濟效率。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讓企業更有安全感、心無旁騖搞好發展。
謠言止于“治”也止于“智”。對于“吃瓜群眾”來說,凡事都要留個心眼,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保持起碼的理性,才不容易被帶到溝里。(邱凌)
來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