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書記,快進屋坐。這輪椅可真是及時雨啊。”7月2日,接過嶄新的輪椅,紅花集鎮王橋村村民李阿姨拉著駐村第一書記范恒磊的手,眼角泛起了淚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由省紀委監委駐村第一書記范恒磊協調組織的助殘幫扶活動,如夏日清風,吹進了王橋村殘疾群眾的心坎里。
此前,在深入走訪中,范恒磊發現村里部分因病致殘的群眾面臨諸多生活困境:有的因家庭困難,只能依靠簡易木板凳艱難“代步”;有的雖手握病歷,卻因行動不便,遲遲未能辦理殘疾證。村民緊鎖的眉頭,成了范恒磊心中的牽掛。他立即行動,積極對接省、市、縣殘聯,促成了此次精準助殘行動。
活動當天,一支由市、縣殘聯工作人員和專業評殘醫生組成的“愛心小隊”,在范恒磊的帶領下,穿梭于王橋村的街巷院落。每到一戶,評殘醫生都細致查閱病歷、認真檢查身體、耐心詢問狀況,嚴格對照標準進行專業等級評定。工作人員則化身“貼心管家”,現場指導村民填寫申請表、協助整理材料,提供殘疾證辦理的“一站式”服務。“俺這殘疾算幾級?”“補貼啥時候能拿到?”面對村民的疑問,工作人員逐一耐心解答,掰開揉碎講明白,直到村民們臉上露出釋然的笑容。
最讓群眾感動的,是“行走的希望”送到家。當嶄新的輪椅被逐一送到行動不便的村民家中時,工作人員更是半跪在地,手把手地教授如何調節座椅高度、正確使用剎車。摸著光滑的輪椅扶手,李阿姨動情地說:“范書記不僅幫俺聯系醫生上門辦證,還把輪椅直接送到家門口,困擾多時的難題終于解決了。共產黨的干部,真是咱的貼心人。”
此次“七一”助殘活動收獲滿滿,多名行動不便的村民足不出戶完成了殘疾評定并順利辦證,4臺嶄新的輪椅找到了急需的“主人”。
范恒磊表示:“未來將繼續當好惠民政策與村民之間的‘連心橋’,推動更多幫扶措施在王橋村落地生根。這場特別的‘七一’助殘活動,不僅是對黨的生日獻上的深情告白,更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基層一線書寫了‘人民至上’的暖心答卷。”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李俊杰 通訊員 高雅
編輯/魏鑫 審核/謝明 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