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星球讀者之前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您覺得中美之間有可能發生熱戰嗎?尤其是打到雙方本土的熱戰?”
這個問題之前在星球回答過了,當時從三點談可能性極低。一是全世界還在為大規模戰爭做準備的國家并不多,二是本土守備和出境進攻是兩個概念,三是考慮戰爭的目的。(參見《中美全面熱戰可能幾乎為零》)
在這一篇,小鎮提到了兩個想法:一是中國不允許,世界大戰就打不起來;二是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真正為世界大戰做準備的國家。
這兩點結合在一起,更決定了與其擔心熱戰威脅中國本土,還不如擔心來自太空的星體撞擊星球,這也是近年來中國開始重視的近地防御,實際以中國目前的軍力尤其恐怖的制造業能力,地球內部已經基本不存在能對中國造成致命威脅的力量。
除了關注地外威脅,中國在海外安全領域重點布局的是周邊安全與遠洋干涉力量,前者是當前最主要的,最近三個月堪稱天翻地覆。
先是4月首次召開中央層面的周邊安全會議,然后又與東盟多國形成“2+2”甚至“3+3”戰略對話機制,將中國與東南亞的合作從經貿拓展到安全,以此為基礎,未來還可以建立區域性安全合作機制,實現對域外力量區域拒止的目標。
5月下旬開始,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東側舉行了近年來全球規模最龐大的遠洋演練;6月初,遼寧艦、山東艦首次以雙航母聯合的方式突破至第二島鏈,美國部署在周邊的“華盛頓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母,一艘在日本海港周圍徘徊不出,另一艘先是在菲律賓以西徘徊,之后離開太平洋前往中東。
這意味著,曾經試圖封鎖中國的第一、第二島鏈已經不存在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寶島方面的某些“搞笑人士”,竟然稱第一、第二島鏈是中國建立用于防御美國的海上防線,然后一本正經地討論一旦臺海有事,美軍能否突破第一、第二島鏈實現有效干預,真是“倒反天罡”。
6月14日央視《軍情時間到》節目最新披露,福建艦海試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6月17日福建艦下水三周年,央視在節目中透露“人民海軍三航母體系即將到來”。考慮到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可以期待福建艦于今年內甚至國慶之前正式入列。
6月底,央視《礪劍》欄目首次完整披露了發生在2022年的海空對峙畫面。稱遼寧艦航母編隊在一次遠海任務中遭遇某國雙航母編隊夾擊,中國海軍艦載機掛彈起飛,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高空對抗,成功逼退外軍。
進入6月,中國與中亞五國共同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創。中國過去經常提“睦鄰友好”,這次不僅加上了“永久”,更以法律形式固化,這代表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升級到目前人類文明的最高水平,也意味著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度提升。
別忘了5月7日印巴空戰,巴基斯坦使用中國外貿的殲-10CE,以6:0的壓倒性戰績取得空戰勝利;之后爆發的以色列與伊朗沖突,面對以色列優勢空軍,伊朗上空幾乎不設防,有伊朗高官抱怨九年前就想買殲-10,但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不同意,認為殲-10的戰斗力不足,堅持買法國陣風,但最終因為缺錢沒能買到陣風,不過這對伊朗來說也是好事,起碼省錢了。
自4月周邊會議以來,僅僅三個月,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極大改善。東面海軍突破第二島鏈,南面將中國與東盟合作從經貿拓展到安全,北面俄羅斯對中國依賴度加深,西北方向與中亞簽訂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西南方向印度再次清醒認識到巨大實力差距。
其實,中國的力量早就具備了,只是之前還在蓄力,而在中美本輪貿易戰之后,真實力量展露一角。
效果非常顯著。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聯合聲明首次沒有提及“中國威脅”,這太奇怪了。2024年的北約峰會,面對特朗普可能上臺的危機,歐洲各國紛紛表示愿意分擔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壓力,表示要出兵到亞太,從而換取美國繼續在歐洲保留軍事力量。
當然,歐盟各國不過是說說罷了,目前歐洲各國海軍力量加在一起都未必比不上美國一支滿編航母艦隊,英法德海軍甚至做不到在脫離美國海軍支持的情況下,從歐洲跑到印度洋。
過去北約峰會總是強調“中國威脅”,不過是迎合美國人罷了,現在特朗普急于同中國達成進一步貿易協定,甚至可能還想年內訪華,自然不希望任何國家添亂。畢竟對中國而言,北約以及美國盟國的一切決定和對華言論,都會算在美國頭上,也就不難理解,特朗普下了“封口令”,禁止北約峰會討論中國。
以上簡單梳理了最近三個月的動態,其實已經看出來,未來已經基本不需要擔心中國本土遭受熱戰威脅。但小鎮也很理解有些讀者朋友的擔心,所以這一篇就重點談談“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為世界大戰做準備的國家”,搞清楚這一點就可以放心了。
首先,全世界還在為大規模戰爭做準備的國家,并不多,一大半集中在中國周邊。如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已經不算了,實際能夠出國作戰的陸軍力量還不超過2千人;而歐洲只有烏克蘭、希臘、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波蘭還在進行大規模戰爭準備,過去認知中的英法德,是歐洲軍事力量的洼地。
馬放南山,才是全球的常態,畢竟到了21世紀,各國科技和產業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多數國家強化軍事建設的必要性降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軍事準備過于充沛,目前軍費僅占GDP1.5%左右,就已經可以在2030年在賬面裝備數量上超越美國海空軍,更何況中國主戰裝備基本是近十年服役,質量更高。
如果按照北約軍費占比3.5%甚至5%的標準加強軍事建設,實在無法想象。
中國戰爭潛力更加巨大。甚至可以這么說,全球大多數國家,如果脫離中國產業鏈提供的關鍵原材料,都很難維持全面戰爭需要的軍事工業,其他國家如美歐軍事生產能力也將被極大削弱。包括鋼鐵、鋁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鎢、銻、鈷、鎵、鍺、稀土等金屬材料,硝化棉、硝酸、石墨等化工材料,碳纖維、PEEK材料以及3D打印金屬材料等方面,中國都具備全球主導地位。
美西方這幾年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舉個例子,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最需要的就是155炮彈和火箭彈,但整個西方產能非常有限,最缺的就是關鍵原材料硝化棉,而中國生產了全球超過70%的硝化棉,而中國更是占據軍用硝化棉市場的80%以上。
有意思的是,全球硝化棉最主要的原料就是產自新疆的短絨棉,眾所周知,美西方是從2019年開始抵制新疆棉,美國更在2020年12月開始升級禁令,而因為優質短絨棉和中國產優質硝化棉短缺,直接導致美國近期生產的海馬斯火箭彈、炮彈質量下降。
而因為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升級關鍵礦物出口管制,沖擊就更大了。比如彈藥合金和阻燃劑的關鍵原材料銻以及穿甲材料鎢,中國鎢產量超過80%、銻產量超過50%,而2024年9月中國管控銻出口后,歐美被斷供,導致全球銻價暴漲。
連軍事工業必需的關鍵原材料都嚴重依賴中國,又何談世界大戰?中國只要不同意,其他國家頂多也就是俄烏沖突級別的局部戰爭。
軍事原材料僅僅是“中國工業克蘇魯”的一角罷了。
如果考慮世界大戰甚至核戰爭,就要做好最極限思維,要以最大限度保留人力和生產力作為關鍵目標,降低大規模戰爭對人員和生產的損傷,這一點,中國更是碾壓性領先。
最近以色列和伊朗爆發沖突,經常看到面對伊朗來襲導彈,以色列有一套系統的預警和人員防空體系,一旦發現來襲導彈,就發送預警提示,引導民眾就近前往防空設施,這也是伊朗對以色列空襲,導致的人員傷亡并不高的關鍵原因之一。
實際上,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筑,防御能力極強,現代城市,以二戰標準,幾乎可以視為永固堡壘群。
但不是任何國家的鋼筋混凝土建筑都能達到如此水平,還是要看建筑標準。
比如今年3月泰國在建的30層審計署大廈,僅僅因為緬甸地震余波就倒塌,造成89人死亡、7人失蹤,關鍵是建筑設計標準太低,采用中國早已嚴禁的無梁樓蓋結構。
這一結構如果在完成建設之后,還能夠具備一定的抗震性,但在建設過程中,非常脆弱。更何況,泰國建筑行業監管極差,普遍存在“重審批、輕過程”的問題,本來泰國建筑抗震設計標準就偏低,執行還如此差。
反觀中國普遍是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2008年實施新版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注意除了“抗震”,還有“設防”,這個防指的是人防工程,將建筑工程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分別是特殊設防、重點設防、標準設防、適度設防,并規定了相應要求,但就算是最低級別的,也強制要求所有2008年以后建設的居民小區、學校、商場、政府、公共建筑必須配備人防設施。
這些地下人防設施不僅具備防炮彈、航空炸彈能力,甚至還具備防核防化防生物的“三防”能力,當然考慮到日常生活方便性需要,以及如濾芯等耗材的使用壽命,平時這些防護設施并未啟用,一旦判斷即將爆發戰爭,可以迅速啟用。
如下圖所示,右側綠色為普通車位,左側為人防車位。
可以說,就算是被他國視為核襲擊重點的城市,只要在預警之后,及時進入地下人防設施,除非在核武器爆炸的中心位置,否則大概率確保安全。這些地下人防設施配備完善的生活保障設施,只需儲備滿足一周需求的食物和水源,就足以度過核爆之后的放射性塵埃污染期。
更何況,假如跟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強國發生全面戰爭,其他國家的軍事產能非常有限,必須精打細算,決不能夠浪費在普通民用設施上。因此,目前哪怕最低防護水平的民用設施,也已經足夠了。考慮到2008年之后才是中國房地產建設的高峰期,大概一半的城市建設發生在2008年之后,人防設施成為剛性要求,因此全國城市都普遍具備不低于以色列的防護能力。
至于高層以外的非高層民用建筑,就更不用擔心了,還是因為彈藥量是有限的,考慮到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敵國必須最大限度節約彈藥,提高彈藥的利用效率。
至于廣大農村,沒有哪個國家會浪費彈藥攻擊土地,只要及時進行人員疏散,中國廣袤國土、山川峻嶺,就是最強大的人防設施。為此配備了如“移動式防空警報車”等設備。
唯一擔心的可能是糧食供應。最極端情況下的全球核戰爭,可能引發所謂的“核冬天”,導致糧食生產受阻,但注意,所謂的“核冬天”是冷戰背景下被夸大的,人類的核能力遠遠達不到這種破壞力。就算一兩年內無法進行農業生產,而中國已經儲備了滿足全民一年以上所需的糧食,占全球糧食儲備的一半以上,而且還特別重視種子儲備。
比如“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庫”就是代表之一,被稱為“種子銀行”,年內主體建筑將落成,這甚至可以視為人類級別危機應對的關鍵設施。
民用已經如此,更別說軍用和戰略建筑。
2019年,錢七虎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錢七虎一生致力于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開創,創立了中國防護工程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還為城市人防工程毀傷理論和分析方法的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還是中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的制定者。
防護是最終的底線,而之前還有更宏大的戰略布局。
比如小鎮之前提到的,繼“三線”工程之后,四川已經成為中國戰略腹地,參見《》和《》。
而中國眾多山脈之下,又藏著多少鎮國神器?
防護工程能夠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可見含金量。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喜歡,還請點贊、“在看”和關注吧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大樹鄉談”
備用:大樹鄉談2022、大樹鄉談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