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脈深處,一次野生動植物多樣性綜合科考揭開了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蘊藏的生命奇跡:三種關鍵物種的新記錄與新分布于此集中呈現,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再添科學注腳。
7月2日,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西華師范大學聯合宣布,在剛結束不久的貢嘎山野生動植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甘孜州發現珍稀植物軟葉筒距蘭,記錄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逾萬株的超大野生居群,并首次在四川境內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麝的清晰活動影像。
科考隊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
“這是軟葉筒距蘭!甘孜州從未記錄過的物種!”6月中旬,海拔3200米的貢嘎山針闊混交林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金效華撥開灌木叢時難掩激動——一叢其貌不揚的蘭花被他用相機定格;此前這種珍稀蘭科植物僅見于我國臺灣花蓮、四川九寨溝及印度錫金等狹窄區域,卻是研究東亞植物區系演變的關鍵證據。此次在貢嘎山的發現填補了該物種在甘孜州的地理分布空白。
軟葉筒距蘭
更令人振奮的是,科考隊員在保護區西坡發現一處從坡頂綿延至溝谷的獨葉草居群。這種比大熊貓更古老且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活化石”,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此次發現的居群個體數量突破萬株,保存狀態優良。獨葉草作為我國特有孑遺植物,其規模性存活直接印證了保護區生態質量的持續提升,揭示了貢嘎山作為“生物多樣性避難所”的生態功能。
獨葉草
與此同時,保護區管理局另一支科研團隊在康定市貢嘎山鄉子梅村附近布設的紅外相機,首次捕捉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麝在四川境內的清晰活動影像。這一發現使四川有記錄的麝類物種從林麝、馬麝2種增加至3種。黑麝在國內數量稀少,此前主要記錄分布于西藏東南部、云南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等地。
黑麝
位于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地帶的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從干熱河谷到高山冰川的完整垂直帶譜,相當于從廣州到北極的生態壓縮。自1997年僅用1年時間晉升國家級保護區以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區管理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完善管理體制,與中國科學院、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等科研院校機構深度合作,系統開展本底資源調查與專項研究。
獨葉草居群
“明年我們將重磅推出《貢嘎山植物卷》《貢嘎山動物卷》兩部專著,首次系統梳理這些珍貴的新發現?!彼拇ㄘ暩律絿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保護科負責人蔣勇介紹,近些年,通過持續開展科學考察與常態化監測,保護區高等植物記錄已刷新至4906種,脊椎動物達581種,其中183種躋身國家重點保護名錄。此次物種新記錄的集中涌現,正是管理局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嚴格保護與科學管理結出的碩果,是生態保護成效的生動縮影。
軟葉筒距蘭
隨著保護區資源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這片占甘孜州面積6.7%的“眾生家園”,正以“最嚴保護”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而甘孜州踐行“兩山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這一歷程堪稱“中國樣本”。當黑麝首次在紅外鏡頭前抖落皮毛,當獨葉草在森林中搖曳,貢嘎群峰之下、世界第三極的“寂靜寶藏”正發出最強宣言:中國守護的綠水青山,終將成為全人類的生態福音。
(圖片由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全媒體記者:李婭妮
編輯: 劉睿娟
校對:馬儷伲
責編:楊雪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