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7月4日電 (劉忠俊 高小平 葉強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4日透露,該局和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縣政協文史委聯合甘孜州藏學研究所專家,在理塘高城鎮德西三村開展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時,發現5塊殘破的印經板。這是繼理塘仁康古屋、德西一村之后,第三次發現明代珍貴文物。
理塘新發現的5塊殘破印經板。葉強平攝
經甘孜州藏學研究所專家旦朱赤乃、洛絨降措現場勘查,并運用與現有印經板比對、觀察等技術手段,初步鑒定這些印經板為明代理塘版《大藏經》印經板。相較于德格印經院印經板,理塘版面積更大、質地更寬厚,且無把手,年代早約100年。印經板正反兩面均鐫刻文字,采用上下排版形式,兩面留存的朱色墨跡,疑似為刊刻朱印本時所留,具備較高的歷史價值。
資料顯示,理塘版《大藏經》由云南麗江納西族土司木增于明朝萬歷年間主持刊印,清康熙年間遷至理塘。該經板作為滇西北、蒙古、中原與理塘文化交融的實物見證,生動展現了古代多民族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的深度交流與互鑒。
印經板發現后,理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迅速響應,即刻啟動應急保護機制。嚴格遵循“原真性保護”原則,對5塊印經板實施專業清潔、穩定化處理,隨后移交縣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通過恒溫保存措施,切實保障文物安全。
據了解,此次明代印經板的發現,為研究古代民族文化交融、技藝傳承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理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強化文化遺產保護,深入挖掘歷史價值。(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