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7月4日電 (張琪)盛夏的敦煌,陽光為戈壁綠洲鍍上金輝,也孕育了因李廣將軍傳說而得名的李廣杏。時下正值李廣杏集中上市期,當地1.5萬畝杏林如金色地毯鋪展在戈壁邊緣,構成敦煌特色農業的核心支柱。
圖為敦煌“水果之王”李廣杏。(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小小杏子到地標名片
7月初,走進敦煌市月牙泉鎮鳴山村村民李興蘭的杏園,樹頂的杏子金黃飽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種表皮油亮無絨毛、甜度爆表且爆汁的“黃金果”,被譽為敦煌的“水果之王”,也是敦煌地域獨有的名優水果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李興蘭正忙碌地采摘著成熟的李廣杏,準備寄往北京參加一場“甘味出隴”推介活動。她希望讓更多人品嘗到敦煌李廣杏的美味,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0年,敦煌市李廣杏入選“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獨一份名錄。如今,李廣杏不僅是敦煌旅游的“甜蜜符號”,更以獨特風味火遍線上線下。
從百年杏樹到千萬產值
清晨,在敦煌月牙泉鎮合水村杏園,果農楊新敏站在自制的“摘杏神器”上,手指翻飛間,“黃金果”輕巧落入鋪著軟墊的果籃。“我有5個杏園,約10畝共360棵杏樹,其中16棵百年老杏樹是爺爺輩栽的,堪稱敦煌李廣杏的‘活歷史’。”楊新敏說。
杏子收入占楊新敏家庭約一半的收入。2019年起,李廣杏銷售收入逐年遞增,從6萬元漲到2024年的12萬元,楊新敏家的日子越過越甜。
作為敦煌市的特色林果,李廣杏產業已成為月牙泉鎮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月牙泉鎮通過規范李廣杏產銷流程,助力農戶產銷豐收,實現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0%。目前,該鎮李廣杏掛果3300畝,年產李廣杏1300余噸,年產值6600多萬元。
據統計,2024年敦煌市通過寄遞渠道銷售李廣杏逾29萬箱1097噸,帶動農民收入逾4389萬元。
圖為豐收的李廣杏。(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短腿水果”到全國速達
月牙泉鎮合水村種植戶李生,每天天不亮便起床按照訂單量摘杏子。“曾經,鮮杏因不耐儲藏而被認為是‘短腿(走不遠)水果’。”60余歲的李生回憶起種植杏子的經歷滔滔不絕,“40多年前,家里只有十幾棵杏樹,每年杏子成熟時只能等著果販上門來收,一斤賣一角錢。”
“如今,隨著快遞發運,篩果精細和品質優的李廣杏贏得了好口碑,我們家100多棵杏樹,大部分都能賣給回頭客,根本不愁銷路。”李生說。
針對李廣杏僅有約十天時間的賞味黃金期,各大快遞企業從設計包裝、航空專線、倉儲冷鏈等方面做足功課,助力敦煌李廣杏“香飄全國”。如:順豐投入246名攬收員設84個站點,攬收的李廣杏每天可分三個時段從機場發運,全國96%的城市實現兩日達;郵政駐點杏園現場打包,高峰期抽調跨區域專班保障運輸,重點城市48小時可達……曾經“走不出酒泉”的鮮果,如今通過發達的快遞物流,完成從“短腿水果”到“云端鮮果”的華麗蛻變。(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