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一刻也來不及為羅馬仕的塌房哀悼,因為馬上要被嚴打嚴查的,就是你手頭上各類“不合規”充電寶。
自從上個月因為頻頻自爆自燃成為熱搜常客后,羅馬仕在網上被討伐的聲音就沒停下過,可圍觀群眾們怎么也沒想到,這看似離譜的充電寶安全大瓜,吃著吃著就吃到自己頭上。
6月26日,民航局一紙“3C標識限制令”,要求自6月28日起,旅客不能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全國上下大大小小200多個民航機場開始了一輪風風火火的充電寶安全大排查。
不少事前不知情的旅客到了機場趕著安檢登機才發現,前一秒還是續航搭子的充電寶,轉眼就要接受被“自愿遺棄”的命運。
新規之下,不少人看著自己手頭上的充電寶陷入沉思,開始在網上發帖求助,曬照詢問自己的充電寶到底能不能登機,也有不少人開始自學識別生產批次、產品型號、安全認證種類等科普知識以防萬一。
與此同時,有關問題充電寶品牌討伐、產品召回措施、雜牌3C充電寶魚目混珠等狀況百出,也讓整個事件添加了多幾分魔幻色彩。
從一開始的單一品牌塌房到后來的行業集體暴雷,再到如今消費者集體蒙圈,一個已經滲透市場十多年、規模高達數百億的充電寶市場,正陷入空前混亂無序狀態。
01 狀況百出
隨著民航局有關充電寶限飛新要求出臺,越來越多熱心網友開始在網上自發當起新型“鑒寶師”。
在不少跟充電寶安檢相關的話題底下,很多不知情或者不懂鑒別3C認證、召回批次的網友,紛紛在評論區中發出家中充電寶的產品特寫,希望能夠能得到安心解答。
按照民航局的要求,目前判斷手頭上充電寶能不能登機,主要有兩大依據,其一是根據機身上的3C標識,其二則是自查充電寶是否屬于召回的型號或批次。
然而到了實際執行層面,網友們在網上一對賬又發現,全國各地多個機場的執行標準、判斷依據,好像也有自己一套想法,按照哪年標準認證的3C、在召回型號但非召回批次是否允許登機、被撤回3C認證的型號是否還會更新等,都成為了執行層面上困擾大家判斷的因素。
這就好比薛定諤的充電寶一樣,只有當你被安檢攔下來的那一刻,才會真正知道手頭上的充電寶是否合規。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出行變化,有人選擇以幽默調侃的方式博大伙一笑。
也有人試圖打著新規擦邊球,想趁熱賣點3C貼紙賺點快錢。
與此同時,有媒體調查發現線下商城依然有不少無3C標識的產品在流通售賣,新的整治方案也在一天一個版本地更新。
按照市監局規定,我國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3C認證管理是從2023年8月1日開始,算上中間一年的行業過渡期,從去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充電寶,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換句話說,2023年之前市面上大部分充電寶并不需要進行專門的3C認證,只需要按照已有的安全生產、銷售要求管理即可,3C認證的強制是行業發展、完善的體現,然而目前卻很難直接跟安全性掛鉤,畢竟這次首批暴雷的產品中,不乏3C認證產品,如今大量召回的型號批次中,也有不少是曾經獲得過3C認證的。
此外,這項3C強制認證政策針對的是企業經營活動,而消費者此前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產品,按理來說并不影響影響日常正常使用,再加上經過十多年發展,如今充電寶早就成為旅游出行的必備單品。
正因如此,在民航局3C禁令正式出來之前,似乎沒有人會想到嚴查充電寶的一天真的來臨,并且來得如此地疾速迅猛,可從目前機場大量“自愿遺棄”的充電寶看來,當下3C標識已經成為判斷充電寶能否登機安全的唯一依據,過去多年積累下來擁有龐大保有量的充電寶,轉眼間化作電子垃圾。
困惑之下,這幾天網上輿論開始發酵并逐漸進化出兩大對立派別,有人認為過于3C禁令執行過于一刀切,也有人堅持航空安全大于一切,早該整治那些事故頻發的違規充電寶,況且現在只是不讓上飛機,平時在家里用著不也挺好。
這頭網民鍵盤敲得飛起,那頭官媒開始下場點評平息眾怒,民航局當局也現身說法對目前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正式回應。
例如被問及為什么沒有設置足夠的管控緩沖期,民航局方面表示充電寶召回工作需要一定時間過程,在此期間,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一旦進入航空運輸環節,將對航空器、旅客及客艙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統一管控有利于降低安全風險。
再比如這段時間人們猜疑大批被攔下的充電寶最終到底去哪了,民航局則表示機場會對旅客自棄和超過暫存期限的充電寶作統一銷毀或回收處理,在暫存、轉移、回收等環節,將做好相應記錄,確保其流向可追溯,防止被私自處理后回流市場。
然而以上這些還并不是這次充電寶安全危機的全部亂象,除了無辜被牽連的大量旅客外,真正的受害者還深陷維權長路之中。
從上個月中開始,首先安全暴雷的羅馬仕就開始了召回工作,然而隨著3C認證管制推進,多地快遞開始出現不同程度對郵寄充電寶的限制,企業召回進展大受影響。
情急之下,作為這次事件主角的羅馬仕眼看無力回天,似乎已有擺爛的跡象。
另一家召回大戶安克也只能想盡一切法子把問題充電寶收回來,或者毀掉。按照安克提供的官方措施,受影響需要召回的用戶,只能等待官方防爆袋送到再寄回去,或者按照官方指定的方式自行銷毀問題充電寶,于是這幾天網上又開始了一輪大型充電寶“水葬儀式”。
魔幻現實,就在當下。
02 元兇是誰
綜合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市監局缺陷產品召回中心的多重公開信息來看,目前除了已經公開宣布召回問題充電寶的羅馬仕、安克、倍思外,還有諸如小米、綠聯、品勝等品牌旗下的部分產品也遭遇了3C認證撤停的情況。
隨著外界進一步挖掘,這些問題產品的元兇幾乎都指向了一家名叫“安普瑞斯”的電芯供應商。
羅馬仕在召回公告中表示,“由于部分電芯原材料來源原因,極少數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過熱現象”。
安克創新則解釋稱: “在最近的質量安全檢查中發現,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準的原材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后隔膜絕緣失效,進而引發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有市場消息稱,正是由于安普瑞斯為了節省成本,違規替換了電池陰極與陽極間隔膜的原材料,導致電池正負極隔膜存在失效風險。
在這次丑聞曝光之前,安普瑞斯是鋰電池行業無可爭議的領先品牌,也是國內充電寶領域軟包電池第一大供應商。
公開資料顯示,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美國 Amprius 全資子公司與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共同投資設立,坐落于江蘇無錫,截至2023年,其在國內的累計生產鋰電池數量就突破1億只,其合作客戶涵蓋羅馬仕、安克、小米、綠聯、倍思、麥多多、傲基、電友等多個國內充電寶品牌。
就在去年8月,安普瑞斯還獲得了新一輪增產項目批復,新項目建成后有望新增年產6000萬只高能量鋰離子、鈉離子電池。
安普瑞斯能夠獲得一眾大小充電寶品牌的青睞,核心的能力主要有兩點,高能量密度和輕薄化設計,也就是容量大、尺寸小,充分滿足市場對于充電寶便攜續航的要求。
要做到這一點,安普瑞斯主要靠的是其核心的“硅納米線負極”技術,即用硅納米線替代傳統的石墨作為電芯負極,這項技術精妙的地方在于,由于硅納米材料的比容量要比石墨高出10倍,因此在相同尺寸下能夠大幅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實現快速充放電。
應用到充電寶產品上,則是在不影響續航的情況下,將產品做到市面極致的輕薄好用。
這項技術讓安普瑞斯成為此前充電寶行業最熱門的上游供應商,為了承接溢出的產能,安普瑞斯開始尋求代工廠作業,最終在成本壓縮、產能要求的多重壓力之下,出現了“違規偷工減料”的現象,甚至為了掩人耳目,有消息稱代工廠采取了正次品混用的做法,最大限度混淆外界的檢查視線,最終引發這次空前的行業震蕩。
曝光之后,安普瑞斯的產品和認證幾乎迎來了全軍覆滅。
安普瑞斯70余項相關認證被標識為“暫停”“撤銷”,其中絕大多數的產品名稱為“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可充電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此外在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官網上,制造商為“安普瑞斯”的11項3C證書現狀態為“暫停”,而證書狀態的修改時間均為2025年6月10日,涉及的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二次鋰離子電池、可充電鋰離子電芯、可充電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等。
目前,關于安普瑞斯的調查仍在繼續,然而大量有問題的產品,早已繞過采購、產線、質檢、品牌方管控、市場認證等所有環節,大量流通到市面。
事后看來,這里頭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操作,然而事實就是,在當下安全隱患和安全管控的雙重壓力下,最終還是消費者承受了一切。
03 鬧劇之后
關于充電寶安全討論并非新事,全球多國航空業對于充電寶的管制也不盡相同。
在這次3C認證禁令之前,我國民航業主要按照充電寶額定能量來判斷能否登機,也就是單塊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以常見的充電寶3.7V電壓為例,100Wh相當于大約27027mAh的容量。
而在國外,隨著近年來充電寶產品普及、意外事件頻發,各國也開始了不同程度對充電寶登機的管制。
例如日本計劃從7月8日起進一步規范、細化充電寶在飛機上的管理事項,除了不能托運、分開存放外,還要求用膠帶貼住充電口、將充電寶擺放在能隨時看到的位置。
而像泰國、韓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相關航司亦已明令禁止乘客在飛機上使用移動電源充電。
可以看到盡管嚴格程度不及國內新出臺的3C認證限制,但對于充電寶使用安全隱患的擔憂已經成為全球航空業共識。
事實上,自今年以來全球民航發生已經多起由旅客攜帶充電寶引發的意外事件。
例如1月28日,一架釜山航空的飛機由于旅客行李中的充電寶引發火災事故,致使飛機行李架燒穿,機體嚴重受損。3月20日,香港航空一架杭州飛往香港的飛機,行李架中的充電寶燃燒導致行李架起火,后航班備降至福州長樂機場。
而光是今年中國民航已發生15起旅客充電寶起火冒煙的事件,直接促成這次3C認證限制令的出臺。
因此,盡管當下新政策爭議不少,但從當前執行力度和長期發展影響來看,一輪充電寶行業大洗牌在所難免。
一塊小小充電寶背后是一個規模高達數百億的龐大市場,有研報數據顯示,我國充電寶規模從2015年的約1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約3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約30%,預計年內突破500億元,并繼續以年均復合增長率15%的速度持續增長。
在如此龐大可觀的市場增長面前,近年來行業競爭也開始日漸激烈、分化,大廠卷容量、卷尺寸,細分市場卷造型、卷設計,助力充電寶從續航搭子變身潮流單品。
然而,這么多年下來,充電寶跟“野蠻生長”這個詞依然高度綁定在一起。
根據國家市監局數據,在近期抽查的149批次充電寶中居然有6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43.6%,當中既有劣質充電寶電解液質量差、隔膜性能不佳,容易出現漏液、短路等問題,也存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存在硬傷,未充分考慮安全保護措施,缺乏有效的過充、過放、短路保護功能等。
這種亂象背后既有小作坊和白牌廠商利用市場灰色地帶,生產大量無認證、偽造標識產品,利用低價不斷搶占市場份額的原因,也因為此前充電寶產品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大牌廠商需要同時滿足多項認證造成生產成本上升,最終向上壓榨供應鏈,為產品質量埋下隱患。
可以說經過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和發展,充電寶行業內部早已到了一個效率、成本、價格、安全失衡的臨界點。
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民航充電寶15連炸或許是偶然,但是充電寶安全嚴管嚴查定成必然,民航局強制3C認證限制讓這一天更早到來。
遺憾的是,大批趕上政策調整期的出行旅客,不幸成為了“安全第一”的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