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憲法7月4日表示,未來需構建貫通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服務力量,匯聚多元主體合力,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他是在當日閉幕的第五屆全國農業綜合服務商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張憲法說,當前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格局正在孕育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已建立1800家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區、市),技術服務覆蓋5000多個行政村,示范面積超過5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超過3000萬畝。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會長龍文在會上表示,農資科技創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我們要緊盯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加快新型環保綠色農資產品的研發應用,推廣智能農機、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等新裝備,讓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成為驅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力量。”
“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體系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解決單個農戶自身不會做、做不好、做起來不劃算的事情。”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陳祖新說。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主辦,于7月3日至4日在山西大同召開,旨在以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帶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更好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韓佳諾、李令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