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本期聚焦
摘要: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峰會并發表題為《弘揚“中國—中亞精神” 推動地區合作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他強調,我們的合作根植于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鞏固于建交30多年的團結互信,發展于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國家不分大小一視同仁,有事大家商量著辦,協商一致作決策;堅持深化互信、同聲相應,堅定支持彼此維護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不做任何損害彼此核心利益的事;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互為優先伙伴,互予發展機遇,兼顧各方利益,實現多贏共生;堅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支持彼此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辦好自己的事情,合力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中國—中亞精神”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始終秉持,不斷發揚光大。【詳細】
權威解讀
摘要: 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同中亞五國元首舉行會晤。在本屆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弘揚“中國—中亞精神” 推動地區合作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首次系統闡述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中國—中亞精神”的提出,既是對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歷史演進內在邏輯的理論升華,也為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未來發展確立了價值遵循與行動指南。“中國—中亞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鮮明的時代價值,在中亞地區及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與積極反響,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詳細】
深度評析
摘要:“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的主旨發言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國—中亞精神”。這一精神是對中國中亞合作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以實際行動弘揚這一精神,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建交30多年的團結互信”“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從這三個維度把握“中國—中亞精神”,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中國中亞合作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堅實的實踐土壤、廣泛的民意基礎。“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深化互信、同聲相應”“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習近平主席強調的這“四個堅持”,體現了中國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原則方針,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給國際交往的相處之道帶來有益啟示。【詳細】
學習輔導
摘要:“中國—中亞精神”,濃縮著跨越千年的深厚友誼,昭示著合作巨輪的正確航向。這是中國同中亞國家攜手并肩、合作共贏的理念共識,更是中國與中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豪邁宣言。
從三層“邏輯”,讀懂“中國—中亞精神”的深刻意蘊。
一看歷史邏輯之深厚。“中國—中亞精神” 深深扎根于千年友好交往歷史,是對傳統友誼的賡續與升華。這一筆在長期合作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為中國中亞的未來合作筑牢精神之根基。
二看理論邏輯之深刻。一份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見證了“六國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與“中國周邊外交的創舉”,標注了中國始終致力于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的堅定決心。
三看實踐邏輯之深遠。“根植于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鞏固于建交30多年的團結互信,發展于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中國—中亞精神”的光芒,穿透時光隧道,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詳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