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全球化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時代特征,同時也是全球合作共贏的一個基礎。從一帶一路戰略就能看出,中國非常希望強化國家之間的合作,實現雙方甚至多方共贏。
在這種背景下,首先獲益的肯定還是離中國較近的國家,像柬埔寨、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合作日趨緊密。當然中亞各國也是絕不能忽視的潛力股。
目前中國也在和中亞各國探索新型的合作發展之路,其中,我們和哈薩克斯坦的合作,無疑是一個典型代表。
——此前,中方手拿58份文件,總價值超過250億美元的各類合作項目,為哈薩克斯坦送來了一場及時雨,也讓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笑得合不攏嘴。
當然促成如此大體量合作的,也是依靠于剛剛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作為契機實現的。
在2023年,我國在西安舉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以來,中國同中亞五國深入拓展務實合作,成果斐然。而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則是由哈薩克斯坦承辦。
當然,除了這樣一個契機之外,中哈之間的國家友誼進一步升華,也是我們愿意強化中哈合作的關鍵。這些年來華就業以及求學的哈薩克斯坦人數顯著提升,中哈兩國關系也穩中向好,這些都是推動合作的重要前提。
而且我們也知道中哈兩國的邊境線非常長,雙方的接觸也多,促進雙方合作自然是雙贏局面。
但我們也知道,這些年哈薩克斯坦的發展雖然有所提升,可總體來講,哈薩克斯坦仍然面臨發展困境,多重因素在制約著哈薩克斯坦的經濟。
有些人可能覺得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非常多,而且還處于亞歐大陸的中心,哈薩克斯坦怎么也不可能變窮。
可事實上,可該國能源產業結構失衡嚴重,利用率根本達不到平均水平。再者說,哈薩克斯坦作為能源產業鏈的最低端供應商,根本掙不到多少錢。
總體來講,哈薩克斯坦的基礎設施建設太過于薄弱,導致有好東西卻利用不了,最終導致哈薩克斯坦守著金山受窮。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這就不得不說哈薩克斯坦所經歷的歷史了。
作為蘇聯時期的“能源供應站”,產業發展可謂是相當單一,畢竟蘇聯并不需要哈薩克斯坦做什么,只需要源源不斷的將哈薩克斯坦的資源一一拿走就行了。
當然,在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吃喝不愁,自然不用考慮這么多。但直到蘇聯轟然倒塌之后,哈薩克斯坦猛然發現,自己需要獨自面對外界的風風雨雨。
但這種獨立哪有那么容易,哈薩克斯坦缺乏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更沒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能源加工技術非常落后。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人才來支撐哈薩克斯坦的產業發展。
當然,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人,和哈薩克斯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對于哈薩克斯坦來說,俄羅斯卻并不能成為其解決難題的關鍵力量。
尤其是俄羅斯對中亞的干涉始終存在,這和中亞國家尋求自主性的道路是相互排斥的。
而且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本質上是哈薩克斯坦在能源領域的競爭對手,雙方很難做到互補。但中國就不同了,中國作為一個體量巨大的工業國,對于能源的需求可謂是非常的龐大。
另外,中國還有哈薩克斯坦沒有的技術和人才,通過兩國之間的合作,進一步促進哈薩克斯坦能源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此外,中國的基建能力非常出眾,可以持續幫助哈薩克斯坦強化其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產業發展能夠邁向新的臺階。
在中國的真心幫助之下,中哈兩國的合作漸入佳境,不能否認的是哈薩克斯坦已經成為中國與中亞合作的典范,這為中國強化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聯系開了一個好頭。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外部勢力不愿意看到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關系上升,總是在利用各種機會挑撥離間,甚至搞和平演變等破壞中亞地區形勢的惡劣行徑,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但是為什么現在中國和中亞各國之間的關系猶如鐵桶一般呢?關鍵在于中國用真心換真心的真誠策略打動了中亞各國。
在與中亞各國的合作當中,中國永遠是付出最多的,近些年,中亞各國的向好發展離不開中國的鼎力相助。當然,我們也不是沒有獲得好處。
中亞地區和平穩定,實際上是強化了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環境,這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這也符合我們一直所提倡的經濟持續發展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