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
色列對伊朗發動了猛烈地襲擊。以軍以雷霆之勢迅速奪去了伊朗的“制空權”,摧毀了部分防控設施及指揮中心,打的伊朗措手不及。本文詳讀一下情報和特種作戰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以色列6月17日聲明, 以軍根據精確情報和16日夜間“突然出現的機會”,襲擊了德黑蘭市中心一個指揮中心,打死“戰時參謀長、最高軍事指揮官、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關系最密切的人物阿里·沙德馬尼”。
在6月16日,以軍打擊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圣城旅”位于德黑蘭的多個指揮中心。“圣城旅”是伊朗革命衛隊最重要的特種部隊。號稱伊朗的“中情局”,負責境外特種作戰,收集分析情報和參加非常規作戰。該部隊密級極高,防護也頗為嚴密。但仍被以色列情報組織精確指引并遭受嚴重打擊。
還是當天,以軍根據情報對伊朗武裝部隊用于軍事目的的一個“通信中心”進行了精準打擊,直接破壞了伊朗武裝部隊的軍事通信能力。聲明稱,伊朗以民用為幌子使用該建筑,掩蓋了該中心基礎設施和資產的軍事用途。有視頻顯示,伊朗廣播電視臺在直播時遭以色列襲擊,導致直播中斷并傳出巨大爆炸聲。證明該電視臺正是伊朗的這個軍事“通信中心”。
6月13日的“斬首”行動,是以色列情報組織通過長期滲透,在伊朗軍政體系內部發展了高級內線的結果。這些內線利用職權偽造官方會議通知,通過加密通訊系統向目標官員發送虛假指令,并故意混入部分真實情報以增加可信度。內線不僅掌握高層官員的行程和通訊頻率,還能精準控制會議時間。要求官員在特定時間抵達地下指揮中心,確保以色列戰機在會議開始后半小時內完成空襲。
這次伊朗情報戰線的失利,導致伊朗軍隊決策層暫時陷入癱瘓。包括武裝部隊司令和參謀長在內的數十名高級軍官被“一鍋端”,多名核物理研究人員同樣被定點清除。以下是部分人員名單:
伊朗最高軍事指揮官阿里·沙德馬尼
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
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
伊朗革命衛隊中央總部司令拉希德
伊朗航空航天部隊司令阿米爾·哈吉扎德
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指揮官達沃德·謝赫揚
伊朗革命衛隊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塔赫爾·普爾
伊朗革命衛隊情報機構負責人穆罕默德·卡齊米
伊朗革命衛隊情報機構負責人副手哈桑·穆哈蓋格
革命衛隊高級將領穆赫辛·巴蓋里(跟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里不是同一人)
核工程專家法里頓·阿巴斯
物理學專家穆罕默德·馬赫迪·塔赫蘭奇
化學工程專家阿克巴爾·莫塔勒比·扎德
材料工程專家賽義德·巴爾吉
物理學專家阿米爾·哈桑·法卡希
反應堆物理專家阿卜杜勒·哈米德·米努謝赫爾
物理學專家曼蘇爾·阿斯加里
核工程專家艾哈邁德·禮薩·佐爾法加里·達里亞尼
力學專家阿里·巴霍埃伊·卡蒂里米
以色列甚至在伊朗的眼皮子底下建立了無人機基地,在發起空襲時,同步摧毀了伊朗的防空系統,使以色列戰機在伊朗上空暢通無阻。
這場被國際社會稱為“外科手術”式的打擊背后,正是同俄羅斯克格勃、美國中情局、英國軍情六處齊名的“摩薩德”長達數年的精密布局與滲透。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銷聲匿跡”之前就曾經警告過,伊朗早就被以色列滲透得千瘡百孔,就連情報機構的高層都在給以色列做事。如今看來,內賈德的警告并沒有錯,而且情況比他說得更加嚴重,被滲透的不只情報機構那么簡單。
作為中東唯一的非伊斯蘭國家,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就處于“四面楚歌”之地,長期在刀叢和槍林中過日子。艱險的地緣政治鑄就了以色列的“鐵血性格”,也促使了以色列情報組織的誕生。摩薩德全稱“情報及特殊使命局”,成立于1951年,總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肩負著通過暗殺、破壞、劫持等手段在外交、經貿、科技、社會、治安等領域保衛以色列國家安全的重任。
自成立起,摩薩德就以其高超的間諜水準令人嘆服。
20世紀50年代,摩薩德曾跨境追蹤,將二戰期間納粹分子艾希曼從南美抓捕回國,繩之以法。五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間諜均深入敵軍高層,獲取高質量情報,甚至掌握阿拉伯國家開戰時間情報精確到小時,使得以色列在戰爭中處于主動態勢,連連獲勝。
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運動員在慕尼黑奧運會被槍殺,摩薩德鎖定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突擊隊”,并展開全球追殺,無一漏網。
20 世紀80年代,摩薩德情報人員繳獲黎巴嫩貝魯特秘密軍火庫情報,以色列出動戰斗機將掩護軍火庫的體育場炸成廢墟,并運走其價值千萬美元的武器彈藥。摩薩德輝煌的歷史曾讓其特工引以為豪。
1988年4月16日,摩薩德暗殺小組化裝成突尼斯特種部隊人員,進入突尼斯,殺害法塔赫創始人、阿拉法特的副手阿布·杰哈德。
1992年2月16日,以軍一架武裝直升機在黎巴嫩南部實施空襲,炸死真主黨總書記阿巴斯·穆薩維夫婦及其兒子和隨從人員。
1995年,摩薩德特工在馬耳他街頭槍殺“杰哈德”組織的創始人法特希·什卡其。
1996年,綽號為“工程師”的哈馬斯炸彈制造專家葉海亞·阿亞什在使用手機時,被安裝在手機中的爆炸物炸死。
當然,摩薩德也不是常勝將軍。1997年,摩薩德特工在約旦企圖使用致命毒藥噴射到哈馬斯領導人哈立德·馬沙爾的耳朵里,被馬沙爾的保鏢發現,兩名特工當場被捕,其余特工隨即逃到以色列駐約旦大使館避難。約旦國王侯賽因勃然大怒,以色列被迫交出解藥,并釋放關押的哈馬斯創始人兼精神領袖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進入21世紀,以色列公開采用定點清除手段,引發國內外強烈譴責,并在國內訴諸公堂。以色列一方面積極尋求法律支持,另一方面我行我素,大力開展定點清除行動。在組織指揮上,轉變為以國防軍為主、情報部門為輔,不再實行暗殺,而是公開動用國防軍特種部隊、無人機、阿帕奇和F-16等,在情報部門的情報支援引導下,對敵方領導人實施定點清除。其基本流程可概括為3F,即“發現(Find)—鎖定(Fix)—獵殺(Finish)”。
摩薩德因其數不勝數的特別行動而聲名顯赫。然而,以色列秉持的 “以血還血” 行事方式,常令其西方盟友難以認同,遭到他們的抗議與抨擊更是屢見不鮮,外界對于這種作風評價不一。有否定觀點指出,這種 “以血還血” 的做法無助于實現和平,反而會滋生仇恨。此次行動便引發了埃及、沙特等 21 個阿拉伯國家的聯合譴責。作為反制措施,伊朗采取了處決摩薩德間諜、強化反間諜網絡等手段,并且在德黑蘭附近查獲了摩薩德的無人機制造基地,收繳了大量爆炸物以及武器部件。從當前這種博弈態勢來看,摩薩德未來的行動將面臨更趨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更強勁的技術反制挑戰。屆時,摩薩德能否在情報優勢與政治風險之中尋得平衡,將成為左右中東局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