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裝吊柜已經落伍了,在網上發現,很多網友家的設計才叫高級,不但美觀還很實用!
01
為什么越來越多人不裝吊柜了呢?
廚房吊柜,求放過!
1)難用,簡直是反人類設計
本來裝吊柜就是為了能增加一些收納空間,免得廚房里面有太多東西沒處放。
可是,這吊柜用起來太讓人頭疼了,主要是太高了,用著不方便。
每次往里面放東西都得費勁兒夠,從里面找東西也是費勁巴拉的難找出來。
不少人吐槽:東西一旦放進吊柜里就是過期,還不如不裝呢。
正因如此,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裝吊柜了,這種雞肋設計確實落伍了。
2)太壓抑
現在的廚房本就不大,很多只有三五個平方,做完地柜后,頭頂再打一圈柜子,空間又被壓縮不少,人感覺太壓抑了,待在廚房里面總覺得透不過氣。
寬敞通透的空間,才能讓做飯有好心情,不然,分分鐘想摔鍋鏟擺爛。
難怪現在有許多家庭寧愿少做點柜子,讓廚房更空爽一點。
3)不結實,掉下來就麻煩了
如果哪天,廚房吊柜突然掉下來,也不用感覺到奇怪,畢竟這種事故發生得不少了。
你想啊,整個柜子就是靠背板上的螺栓固定在墻上,這固定效果全看墻面給不給力,要是碰上空心磚墻,螺栓打進去就松松垮垮的,全靠表面那層瓷磚或抹灰層撐著,根本吃不住勁兒。
有些師傅在安裝時也就糊弄,人家可沒考慮太多,裝完就結賬了事了。
要是你平時往吊柜里塞的東西越來越多,還真指不定哪天就轟隆一聲掉下來了,別砸到人就行。
看到網友們廚房的做法就很驚艷!不要吊柜,用其他方案來收納廚房物品,比雞肋的吊柜要強很多。
02
網友的設計方案讓廚房原地起飛
1)地柜做滿抽屜,讓收納開掛
網友家的做法值得參考,把平開門地柜幾乎全改成抽屜設計,收納能力瞬間翻倍。
大家都知道,地柜平開門其實也不好用,有很多空間浪費,而且不好拿取物品,那改成抽屜就不一樣了。
比方說網友@草莓冰淇林 家的廚房,灶臺下面的地柜不做拉籃,就是抽屜,非常好用。
她是這樣做的:
第一層放餐具的抽屜外面是20cm,實際空間16cm高,里面搭配的收納盒高度6cm,如果高度有限,第一個抽屜內高只做10cm,用來放餐具也是非常夠用的。
第二層的抽屜外面是22cm,里面高度是18.5cm ,這個高度正好,可以容納下直徑在21cm以內的碗,基本把很多規格的碗都覆蓋了,也不會有很多空間浪費。
第三層的抽屜外面是33cm,里面高度是25cm ,如果家里碟子,大湯碗比較多這個高度是正好的,也不能再壓縮了。
這樣,有這幾個抽屜就能把廚房中很多東西都收納得整整齊齊的。
當然,如果需要更多收納空間,還可以按需求增加。
2)地柜偷空一格,神來之筆
像上海網友@大王的新家 ,她家廚房在地柜空出一格,用來放帶輪子干濕分離的垃圾桶,和廚房小推車。
她說,家里廚房很小,如果把垃圾桶放在走道,轉個身可能都不方便,上海垃圾還要干濕分類,所以更沒地方了,于是就把地柜空了一格,剛剛好可以放一個雙層的垃圾桶和一個簡單的小推車。
垃圾桶上面的蓋子直接拆掉,兩層垃圾箱上面放濕垃圾,下面放干垃圾,腳踩一下就可以打開合上,也方便移動。
而小推車就是放一些蔬菜干貨,拿取很方便。
3)做個獨立高柜,收納小家電
一組廚房高柜,便擁有了超強收納能力。
像網友@上海設計師Rigo睿哥 給客戶做的方案,是這樣設計的:
在廚房灶臺側面,做了內凹薄柜,各種調料、工具隨手放在這,好取又不亂。
一組電器收納柜,下方預留了面食案板的位置。
右邊是抽拉電器柜,電飯煲、小烤箱、空氣炸鍋使用時,會產生熱能和蒸汽,所以就是把抽拉板拉出來使用即可。
4)墻面實木層板架,廚房點睛之筆
網友@光年的雞毛蒜皮 家,沒做吊柜,但又不想浪費了這面墻的空間,于是做的隔板,做法如下:
用的老榆木實木隔板,價格便宜,沒有做特殊處理,只是板子打磨之后刷了清漆,這樣就可以保證原木色,啞光質感,質樸自然
隔板尺寸,厚度 2.5cm,寬度 22cm,根據自身空間而定,長度 200cm。
2塊板子拼接起來 每塊板子下面用3個支架做支撐,隔板間距 40cm。
瓶瓶罐罐又耐看,有些還是中古收藏品,置物架喜歡復古,是做舊的、鐵藝,每一個都那么獨特。
很喜歡這一面瓶瓶罐罐,放在柜子里會忘記他們的存在,擺出來使用頻率就會高,每一個都是心頭好,看著就開心。
總結:
廚房不做吊柜,網友家這波操作,頭頂不壓迫,空間又敞亮,每一寸空間也都真正為人所用了,可以說完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