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佩服王毅這一招,走得瀟灑,落得沉重。一腳踏出國門,踩的卻是特朗普的心病。7月2日清晨,王毅專機從北京騰空而起,飛向柏林、布魯塞爾、巴黎三地。
這趟并不尋常的外交之旅,悄無聲息地剪斷了美歐之間最后那根搖搖欲墜的“共抗中國”繩索。
就在王毅即將抵達布魯塞爾的同時,特朗普那邊又急了。為什么?因為他終于發現,自詡為國際棋手的他,這回下錯了棋,歐洲這枚“白子”,要變色了。
王毅出發那一刻,特朗普就輸了
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王毅這次出訪的意義,遠比過去任何一次都要深。德國、比利時、法國,這不是隨便選的路線。
外交部長王毅正在對歐洲進行訪問。本次王毅外長歐洲之行有三個主要安排:第一,出席于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第二,訪問德國并舉行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第三,訪問法國舉行中法外長會談并出席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新一次會議。
這些有著怎樣的意義呢?目前看來,如果本次訪問成功,那么王毅外長斷的就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后路。
自打2025年初美國重啟了對華關稅戰,前前后后給價值三千六百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壘上了最高達到66%的關稅墻。
特朗普團隊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以為這么一通“極限施壓”,就能把中國經濟打趴下。
可結果呢?這記回旋鏢,終究是打回了自己臉上。
耶魯大學的研究報告寫得明明白白,這筆巨額關稅,最后都由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自己消化了。
更讓白宮憋屈的是,折騰了半天,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僅僅是微降了3.2%,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眼看在國內沒法交代,特朗普只好把炮口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對準了曾經的“好兄弟”——歐洲。
對歐盟加收50%關稅,還明擺著要求歐盟一起搞對華聯合施壓。美國和歐洲本就經貿矛盾不斷,這回“老朋友”終于不忍了,歐盟官方罕見怒批特朗普“擾亂全球市場”。畫風變了,手下盟友都要散場,各國態度不一,英法德不是在嘴硬就是在觀望,連日本都躲著點。
特朗普為啥非得抓住關稅“大殺器”不放?很簡單,外交上受挫,貿易板塊又失手,“關稅威脅”成了他唯一能攪局的工具。 于是他一邊給日本打電話推銷美軍戰機,一邊逼迫小國下場談判。日本一口回絕,堅持讓美國先取消對日汽車加征關稅。美國這趟算盤,基本全盤皆輸。
當金庫的看守人,開始砸自己的招牌
特朗普的行為,簡直是在親手砸爛自家的金字招牌。他不僅對門外的對手揮舞大棒,甚至連自家金庫里的“大儲戶”——歐洲盟友們,也照打不誤。
今天加征一輪關稅,明天又逼著盟友掏出更多的“安保費”。這種做法,與其說是領導,不如說是在收保護費。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位看守人內部的管理也一團糟。
他會在社交媒體上,像個股評家一樣對美聯儲指手畫腳,讓全世界的投資者都看傻了眼。他治下的政壇,內斗與彈劾風波不斷,國家信譽變得像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肥皂劇。
最致命的,是他毫無征兆的冒險沖動。
他可以隨時在中東點燃戰火,把整個地區拖入戰爭邊緣,卻絲毫不顧及這會給依賴中東能源的盟友帶來多大的災難。俄羅斯的海外資產被說凍結就凍結,這個先例讓所有“儲戶”都心驚肉跳:
今天能凍結俄羅斯的,明天會不會就拿我們的黃金當人質?
當看守人自己變得魯莽、情緒化且不再遵守規則時,你還會把身家性命繼續存在他的金庫里嗎?
聰明的儲戶,開始尋找新的保險箱
面對一個不再可靠的金庫,歐洲這些“老錢”儲戶們,開始了教科書式的自救。
取回黃金,這不僅是把財富搬回家,更是收回被抵押出去的經濟主權。國家的錢袋子,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這比任何虛無縹緲的承諾都更實在。
然后則是在回收有形資產的同時,悄悄進行無形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就在歐洲盤算著“黃金回家”的時候,中國外長王毅的身影,出現在了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這不是一次尋常的訪問,這是一次精準的“資產對接”。
歐洲的政治家們,這些最精明的風險管理者,顯然已經意識到:不能再把所有的戰略資產,都投放在美國這一個籃子里了。
與中國的戰略對話,就是為未來尋找一份新的“安全保險”。當大洋彼岸的那個伙伴不再可靠時,望向東方,或許有另一個穩健的合作選擇。這無關乎情感,純粹是地緣政治最冷靜的風險對沖。
隔岸觀火的人,卻在悄悄遞出橄欖枝
在這場金庫風波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既不是看守人,也不是儲戶。他更像一個手握資本、冷靜觀察的“新投資人”——中國。
中國的姿態,堪稱清醒。
當那位美國因自己的魯莽而陷入泥潭,比如挑起伊朗危機,反過來請求中國出面幫忙調解、收拾爛攤子時,北京的回答干脆利落:不。
我們不為你的冒險政策背書,更不會為你玩火的行為買單。
這種戰略定力,與另一手的主動出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敏銳地捕捉到了歐洲儲戶們的焦慮和動搖。王毅訪歐的路線圖,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個目標:在美國與其盟友因信任危機而產生裂痕的窗口期,迅速填補進去,深化自身與歐洲的關系。
這步棋,被一些觀察家解讀為“斷其后路”。
它意在讓美歐之間正在產生的隔閡,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結構性分離,而非可以隨時修復的暫時性摩擦。
原來,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那么,回到最初的問題。
那位金庫看守人,為何會變得如此瘋狂,甚至不惜自毀長城?
答案,或許比任何宏大的地緣戰略構想都要來得簡單,甚至有些殘酷。他所有眼花繚亂的動作,無論是宣稱的“聚焦亞太針對中國”,還是對盟友的極限施壓,背后真正的核心動機,可能只有一個字:錢。或者說,為了省錢。
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和國內危機,已經讓這位“地主”不堪重負。他想從中東抽身,是為了省錢。他逼著盟友增加軍費,也是為了省錢。
所謂的戰略轉向,很可能只是一個華麗的借口,其本質,不過是一場為了應對內部財政危機的笨拙“節流”。
可悲的是,這套激進的省錢策略,最終卻造成了兩個致命的后果:
一是在舊的泥潭里,比如中東和歐洲,他一個也沒能成功脫身。
二是在新的關系上,他與最核心的盟友之間,卻出現了難以彌補的信任裂痕。
黃金的流向只是序曲,全球信任與權力的資產重組,才是這場大戲真正的高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