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購買戰斗機,為何會讓萬里之外的國家跳腳?當伊朗國防部長阿什蒂亞在上合組織峰會的間隙,向中國表達對殲-10CE的強烈興趣時,以色列立刻坐不住了。這個看似尋常的軍購意向,瞬間撕裂了中東地區脆弱的平靜。
剛剛結束的伊以沖突,給伊朗上了血淋淋的一課。以色列導彈穿透伊朗防空網,精準打擊多個目標,暴露了伊朗本土防空能力的致命短板。更讓德黑蘭焦慮的是,以色列的威脅并未解除。以色列高層多次暗示,針對伊朗的打擊“遠未結束”。伊朗急需一柄能刺破頭頂陰霾的利劍。
此時,中國的殲-10CE戰機,在伊朗眼中熠熠生輝。這款戰機在印巴邊境的激烈交鋒中鋒芒畢露,巴基斯坦空軍駕駛它成功擊落印度先進戰機,用實戰證明了其制空能力。性能可靠、性價比高,殲-10CE完美契合伊朗“急需形成戰斗力”的訴求。
雪上加霜的是,伊朗向俄羅斯訂購的50架蘇-35SE遭遇嚴重延遲,交付時間被推遲一到兩年。西方重重封鎖之下,殲-10CE幾乎成為伊朗短期內提升空中防御力量、威懾以色列突襲的唯一現實選擇。
然而,這樁交易迷霧重重。伊朗此番求購,帶著濃重的“臨時抱佛腳”色彩——戰機采購絕非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配套的飛行員深度培訓、龐大復雜的地勤維護體系、長期穩定的零部件供應鏈條,伊朗似乎尚未充分準備。中國是否會點頭?這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中國可能的沉默,卻讓以色列如坐針氈。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愛德華火速喊話,將中國捧上“唯一有能力影響伊朗的國家”的神壇,隨后話鋒一轉,提出要求:中國應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以此“施壓伊朗改變其在中東的惡意活動”。
以色列的要求,本質上是一出赤裸裸的雙標戲碼。
誰在攪動地區亂局?伊核問題的持續發酵,根源在于美以長期高壓政策,將伊朗逼入墻角。以色列更悍然對伊朗駐外使館發動致命空襲,公然踐踏國際法基石《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當自身行為肆無忌憚時,以色列有何立場要求中國“約束”伊朗?
恐慌催生的無理施壓?以色列的焦慮溢于言表。殲-10CE若順利交付伊朗,將顯著改變地區空中力量對比,以色列的軍事冒險必將承受更高代價。以色列試圖將中國捆綁在其單邊安全邏輯的戰車上,這種施壓注定徒勞。
中國在中東事務中,始終秉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與伊朗的能源合作,是兩國正當經濟權利的體現,豈能成為以色列推行地區霸權的籌碼?中國既無義務、更無理由屈從于一個屢屢濫用武力國家的無理要求。
以色列對伊朗求購殲-10CE的過度反應,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劇烈震蕩——舊秩序搖搖欲墜,新的力量平衡正在艱難重構。
中國裝備的出口,始終恪守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政治條件的準則。殲-10CE能否飛向波斯灣上空,取決于交易本身是否合理合法、符合地區和平的長遠利益,而非域外國家的施壓與恐嚇。
以色列的喊話,恰恰暴露了其面對地區力量此消彼長的深層焦慮。當霸權邏輯遭遇多極化浪潮的沖擊,昔日的“規則制定者”終將明白:世界不會永遠只圍著某一方的安全訴求旋轉。
中東的天空下,殲-10CE的尾焰或許終將劃破夜空,它承載的不僅是一國的防空需求,更是一個時代權力轉移的沉默宣言。當舊神像的基石開始松動,新秩序的輪廓已在硝煙中若隱若現——而這一次,沒有誰能為未來單獨執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