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快到了,特朗普的關稅大限逼近,歐洲各大港口陷入一種類似于“末日囤貨”的混亂局面,堵得水泄不通,預計這種狀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4月2日,特朗普對歐盟商品揮起關稅大棒,宣布要對鋼鐵和鋁加征50%的關稅,還有汽車25%的關稅。這些關稅覆蓋了歐盟對美出口70%的商品,差不多價值3800億歐元。為了應對美國發起的關稅攻勢,歐盟迅速著手準備反制措施。
第一批報復清單已鎖定美國農產品和摩托車,涉金額約為210億歐元。緊隨其后,第二批清單也在磋商之中,涉及波音飛機和美國汽車等產品,金額約為950億歐元。
特朗普對此表現出激烈不滿,他在5月23日公開表示,由于歐盟在貿易談判中態度強硬,美方可能會自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征收統一的50%關稅。盡管在歐盟委員會的請求下,這一計劃被推遲至7月9日,但緊張的貿易氛圍并未舒緩。
王毅外長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于6月30日開啟了對歐洲的訪問。此行重點包括比利時、德國和法國。這趟訪歐之旅不光是為了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更重要的是為接下來的中歐高層交流奠定基礎。
王毅此行不僅僅是想在困難時期為中歐關系穩住腳步,更是在為未來更高層次的領導人互動“鋪路”。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計劃于7月24日至25日訪問中國。在中歐建交50周年的背景下,雙方需要總結以往的經驗,展望未來的合作方向。
王毅這趟訪問基于幾個思路:第一,適逢中歐建交50周年,正好為雙方提供了一個反思過去、展望未來的機會;第二,盡管現在歐洲內部有一些聲音對中國不太友好,但這并沒有改變中歐交流的大方向。像在中德和中法之間的關系上,王毅的到訪,無疑為未來的對話創造了新的契機。
王毅此行計劃參與多個高級別對話,包括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以及中法外長會談。這些活動表明中方希望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繼續推動中歐關系穩定發展。
中歐上一次高級別戰略對話是在2023年10月,此次王毅外長選擇在重要節點,重新啟動對話機制,體現出中國一貫強調的“點面結合”策略。中國對歐洲的交往不僅關注個別國家,更著眼于整個歐盟的整體利益,希望通過結構化的對話,推動更深入的合作。
這種策略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尤為必要。近年來,歐盟對待中國的一些貿易政策,如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醫療器械公共采購等,都令中歐貿易關系面臨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希望通過機制化對話解決問題,達成新的共識。
馮德萊恩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出乎意料的轉折。在美國這邊,北美和亞洲的市場都在和美國討價還價,這也是特朗普對于歐盟的態度越發強硬的原因。但他越是這樣,也許反而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真的對歐洲商品加收那50%關稅,可能會讓歐盟對美出口減少一半以上,同時美國自身的經濟也可能會受到不可預料的影響,畢竟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不可能永遠被這種強硬手段牽著鼻子走。
所以,這樣看來,王毅外長的訪歐之旅,可以說是一種戰略上的布置,對中歐未來的互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和信號。可以說,特朗普剛出的招,就被中國破解了。
盡管地緣政治形勢愈發復雜,中歐之間依然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經過半個世紀的互動,中歐關系已經深深扎根于雙邊和多邊合作之中。
即便在面對分歧時,雙方也在努力增進理解,聚焦合作。中歐究竟能否通過這次王毅的訪問找到新的合作契機,大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全球的貿易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