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4日電 題: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貴州持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新華社記者李驚亞、向定杰
山巒疊翠,江河縱橫;古老村落,民族風情。踏入貴州,每一幀都是風景。
近年來,貴州不斷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目前,全省擁有世界自然遺產4處,森林覆蓋率達63.3%,綠色經濟占比達48%。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從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到被賦予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戰略定位,貴州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綠色理念融入特色產業發展,將生態環境“高顏值”轉化為經濟發展“高產值”。
從增綠到增收,生態治理“喚醒”荒山
沿河十二盤,山路曲折,大山入云。
日前,記者驅車進山,好不容易在一棟三層樓房前停下——鑫興李王農民專業合作社。身板硬朗、皮膚黝黑的合作社技術負責人、種植大戶肖永先含笑迎面走來。
“我們的空心李因成熟后果肉與果核自然分離很受歡迎,現在還沒上市,老顧客的訂單就已經來了。”肖永先說,再過一段時間,這里就會熱鬧起來,每天要對外銷售上千斤鮮果。
位于武陵山區深處的十二盤社區,隸屬于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街道。雖然距縣城不遠,但由于石漠化,過去是個窮地方。通過反復摸索,近些年當地選擇大面積種植耐旱的空心李,讓荒山披綠的同時,也讓果園生金。
巖溶地貌發育典型的貴州,石漠化嚴重。當地二十余年持之以恒、綜合施策治理。
重度石漠化地區沒有發展產業的基礎,以封山育林育草為主;中度石漠化地區有土壤,種草發展畜牧業;輕度石漠化地區土壤較多,大力發展經果林……分類分級治理后,一座座山有了“會呼吸”的碳匯庫、“能生金”的經濟林。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底,貴州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約2764.24平方公里,累計治理面積居全國前列。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貴州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李子、刺梨等特色產品暢銷全國。
“以前的寨石村荒山荒坡隨處可見,村民守著‘巴掌田’種玉米,忙活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如今,占地150多畝的有機果園,每年畝均收入突破2萬元。”松桃苗族自治縣妙隘鄉寨石村水果基地負責人敖湖涌感慨道。
從粗放到集約,“富礦精開”激活資源潛能
數據顯示,貴州煤、磷、鋁、錳等49種礦產資源儲量排在全國前十位。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貴州提出“富礦精開”戰略,即在“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上下功夫,打造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
目前,煤化工、磷化工、錳加工、鋁加工,一批百億、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培育。
位于黔中腹地的清鎮市鋁土礦資源豐富,儲量超3億噸,約占全國10%。過去當地“挖礦賣土”,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如今,原本每噸幾百元的石頭,經過技術提煉身價可以翻倍。
小眾工業材料金屬鎵,被稱作“半導體工業的新糧食”。“過去生產氧化鋁時伴有鎵,但我們沒有專門利用。在政府扶持下,企業研究出新技術,每年大約能提取40噸鎵,僅這一項就增加1億元以上的產值。”貴州廣鋁氧化鋁有限公司工藝研究員吳建雄說。
“這兩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的產業鏈在向下延伸。”清鎮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中心主任袁冠楠說,去年全市鋁及鋁加工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超265億元,同比增長38.29%,已經集聚49戶規模以上企業。
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已成為共識。
在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有目前貴州唯一以氟鋇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省級化工園區。依托豐富的鋁土礦和螢石資源,一個年產8萬噸氟化鋁、6萬噸氟化氫及配套20萬噸硫酸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正在進行場平施工,預計明年6月建成投產。
“以后將改變直接賣螢石的局面。”項目負責人、貴州天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啟泉介紹,地方正積極推動能源與礦產資源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粗加工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轉變。
從顏值到產值,文旅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暑期臨近,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的梵凈山景區熱度攀升。自2018年獲得世界自然遺產地的頭銜,梵凈山的獨特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同時也開啟了更高層次生態保護的探索。
梵凈山繁衍著野生動植物7000多種。盛夏時節,茂密的林海間,被譽為“地球獨生子”的黔金絲猴自在穿梭。
山上生靈與山下百姓依山而居,和諧共生。走進江口縣太平鎮云舍村,青山綠水間,民居錯落有致。“現在我們這里成了游客來梵凈山游玩住宿、就餐的好地方,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云舍村黨支部書記楊鳳剛說。
由于承載力有限,梵凈山對入園旅游人數、入園時間等均有限制,引導游客錯峰、分流。按照“山上做影響力、山下做生產力”的思路,景區堅持生態保護與旅游適度開發。“以前家里生活全靠丈夫在山上賣苦力、抬滑竿維持。現在我們開的農家樂生意紅火,趕上旺季得提前預訂。”村民楊元菊說。
“隨著綠色旅游快速發展,梵凈山山上山下、東線西線、人文自然等旅游資源得以開發,旅游民宿、特色餐飲向精品化發展,文旅融合取得喜人成效。”銅仁市文體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
被譽為“山地公園省”的貴州正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化實現新突破。由黃果樹瀑布、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赤水丹霞、萬峰林、梵凈山等旅游景點諧音構成的“黃小西吃晚飯”,是當地重點打造的精品旅游線路。
2024年,貴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花費、接待入境過夜游客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0.4%、13.3%、81.8%。用好自然珍寶、文化瑰寶,貴州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不斷開發新場景、打造新產品、滿足新需求,持續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等融合發展,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
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展望未來,貴州將朝著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加快奮進,書寫“詩與遠方”的新篇章。(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