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羅甸縣境內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的85%,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質地貌。近年來,當地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持續聚焦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實現從“石山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華麗轉變。
羅甸縣木引鎮把壩村光躍蜂糖李種植基地一角。
盛夏的木引鎮,曾經的石山、荒山被2.5萬畝的蜂糖李裝扮得蒼翠如浪,這抹綠意不僅撐起了老百姓的荷包,也鎖住了這一方水土。昔日光禿禿的石山荒山如今植被覆蓋率超過80%。
木引鎮把壩村地處石漠化深山區、石山區。過去由于缺田少土,滿是石頭的山坡成了村民致富不可逾越的屏障,村里的勞動力幾乎都選擇了外出務工。2017年,村民楊江源看到其他村民在石山上種植蜂糖李掙了錢,也將自家丟荒多年的石坡地開墾出來種植蜂糖李。在嘗到甜頭后,又陸續從其他村民手中流轉了150多畝荒山種植蜂糖李,200多畝的蜂糖李,每年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果農采摘蜂糖李。
“我家這片土地一直荒著,以前種玉米,一畝一年也就四五百塊錢的收成,看到其他親戚種植蜂糖李收入很高,我就把這片荒地拿來種蜂糖李,現在一畝就能有一萬元左右的收入。”木引鎮蜂糖李種植大戶楊江源說道。
近年來,羅甸縣木引鎮通過大規模種植蜂糖李、柑橘、櫻桃等大量果樹,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植被覆蓋率也大幅提升,土壤侵蝕量明顯下降,石漠化狀況顯著改善。良好的生態、精心的管理,讓木引鎮種植的蜂糖李、柑橘、櫻桃成為了村民的致富果、收購商眼中的搶手貨、治理石漠化的金鑰匙。為做強、做優全鎮的水果產業,打造“水果之鄉”,木引鎮緊扣“一帶兩園三區”產業發展思路,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發展李子、柑橘、櫻桃等產業3萬余畝,2022年成功申報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同時榮獲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2023年,獲批全省集體石漠化土地市場化改革試點。
果農正在篩選果子。
“木引鎮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區,石漠化嚴重,全鎮中度石漠化面積占比超30%。2016年,我們依據當地氣候、土質等條件,引進蜂糖李種植。”據木引鎮宣傳委員李清泉介紹,這一舉措既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又有效治理了石漠化。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羅甸縣累計完成石漠化治理105.04平方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3.09%。通過石漠化治理,引進龍頭企業,按照“引企業到村、引技能到戶、帶增收到人”產業發展模式,全面推動優質李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李子種植面積4.23萬畝,投產面積2.6萬畝,預計產量2.06萬噸,產值2.59億元。優質李產業已經成為羅甸縣繼臍橙、火龍果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綠水青山成了老百姓真正的“幸福靠山”。(圖/文 黃呈慧、王冬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