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盛夏的自貢榮縣賴河壩糧油園區,稻浪在風中翻涌,清甜的稻香與泥土的芬芳交織,遠處青山如黛。這片承載著“榮州糧倉”美譽的土地,正褪去單一的農耕底色,逐步向農旅融合多元發展,訴說著傳統農業的破繭之路。
觀山美景。榮縣融媒供圖
這片規劃面積4.6萬余畝的沃土,早已告別粗放耕作的時代。如今已被機械化作業取代——90.6%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實現1.9萬畝高標準農田精準種植。“過去種普通稻子,畝產收入不足3000元,現在改良了水稻品種,加上稻、蝦、藥共作,一畝地收入達1.28萬元。”種植大戶郭長春指著田壟間的生態溝渠說,小龍蝦在水稻下穿梭,既松土施肥又增加收入,秋冬季還能套種澤瀉,形成“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的循環模式。觀山鎮農業中心負責人介紹,“園區聚焦水稻、水產兩大產業,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16家專合社、127家家庭農場抱團發展,‘一核領全園’的布局讓資源活了起來。”
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旅融合注入底氣。先后投入700余萬元打造農耕文化展館、旅游觀光棧道、休閑垂釣與研學基地,尤其是投資200余萬元打造的賴河壩現代農業園區主題農莊解決了游客吃飯、停車、休閑等問題,增強了旅游體驗。漫步園區內,1.5公里木棧道蜿蜒深入稻海,5公里彩色步道如絲帶環繞,百余件農耕小品點綴其間,訴說著土地的故事。伴隨著一系列農旅項目落地,賴河壩園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田埂上雜草叢生,現在天天有人來拍照,我早晚都要去棧道上走一圈,心里敞亮!”水池村村民李大爺笑著說。下一步,觀山鎮將把主題農莊通過村集體經濟進行掛牌招商運營,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讓農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觀山美景。榮縣融媒供圖
無論產業升級還是農旅開拓,最終落點始終是富民增收。園區創新構建“流轉+勞務”“訂單+返利”“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分紅”三重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戶深度嵌入產業鏈條,共享發展紅利。去年,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201元,超出全縣平均水平22.1%。“土地流轉有租金,園區務工有薪金,合作社分紅有股金,收入渠道多了,日子更有奔頭。”正在主題農莊務工的王大姐表示。
風吹稻浪,歲稔年豐。從“榮州好糧倉”到“農旅新地標”,這片土地正以科技為筆、生態為墨、融合為魂,在巴蜀大地上奮力書寫著“天府糧倉”的榮縣篇章。下一步,賴河壩現代農業園區將全力創建省五星級園區,當稻香與笑語在田間交織,賴河壩不僅孕育著顆粒歸倉的喜悅,更孕育著鄉村振興無限可能的未來。(李健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