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興趣愛好的“屋頂養龜”,卻發展成了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龜鱉養殖專業村。廣寧縣排沙鎮的一只小龜如何“爬”出大產業?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養殖場內錯落有致的龜鱉池。 受訪者供圖
一個專業戶的致富之路
“撲通、撲通、撲通……”一陣陣清脆的“跳水聲”傳來,原本悠閑在“甲板”曬太陽的龜龜們,聽到腳步聲后紛紛“逃回家中”,可愛萌態讓人心生歡喜。這是排沙鎮沙心崀村村民羅顯軍自家樓頂的“龜鱉養殖基地”,只見一方天臺規劃出多個整齊的水池,里面培育有不同品種的龜鱉養殖池。
2017年,抱著“養著玩的”的心態,羅顯軍在自家庭院和樓頂嘗試養殖火焰龜、巴西龜等品種,隨著養殖經驗的積累,養殖初具規模,這份愛好逐漸變成了家庭增收的“小金庫”。
羅顯軍告訴記者,相較于其他養殖業,龜鱉養殖更省心。換水、喂食每天僅需1小時,養殖管理方便,投入時間相對較少,堪稱“懶人”養殖項目。適合農閑經營,而且效益可觀。
羅顯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龜繁育龜苗,單只售價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如今,他總共養殖有6000多只種龜,今年開始進入產蛋高峰期,一年收入大概有12至13萬元。
企業帶動村民共養龜鱉
羅顯軍的成功,為排沙鎮的龜鱉養殖業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范例,也讓更多村民看到了龜鱉養殖的潛力。而帶動羅顯軍們發展龜鱉養殖的核心力量,則是廣寧泗海珍稀龜鱉繁育場。該場位于排沙鎮,擁有多年養殖經驗,深諳各類觀賞龜的生長習性和繁育技術,將繁育場打造成了縣內頗具特色的標桿企業。
眼下正是龜鱉繁殖的重要時期,走進廣寧泗海珍稀龜鱉養殖場,負責人羅子杰正巡查龜池,熟練收撿處理龜蛋。憑借在外地龜鱉養殖的豐富經驗,2011年,羅子杰回到家鄉排沙鎮開設龜鱉養殖場,并打造了養殖、孵化、產出、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模式。
養殖場內環境舒適,龜池布局科學,約12畝的養殖區、消毒區、房區合理錯落,既保證了龜鱉的生長環境,又兼顧了場區美觀,龜的患病率、病死率遠低于其他繁育場。
最為重要的孵化室,更是井井有條,每一種龜蛋都妥善擺放,同時作了清晰標注,以便用于記錄觀察。
“繁育場以珍稀龜苗為基礎,持續開展雜交育種實驗,自主研發新品種?!绷_子杰告訴記者,公司成功培育出具有獨特性狀和市場潛力的“排沙系”變異龜,培育的石金錢龜、黃緣閉殼龜、亞洲巨龜、中華花龜、巴西龜等30多個品種暢銷全國,近年更是成功開拓海外市場。
如今,該公司年產龜約2萬只,年產值達150萬元,發展成為鎮龍頭企業。在龜鱉養殖場的帶動下,已有幾十戶村民養殖,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該鎮因此獲評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龜鱉養殖專業村。
打造省級龜鱉養殖專業村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特色養殖業成為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排沙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排沙鎮以生態賦能,用好“山水排沙”天然優勢,打造低病害養殖區;其次,錯位競爭,專注珍稀品種,避免同質化內卷,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從家庭散養到規模場示范,形成產業鏈閉環。
目前,沙心崀村存欄種龜2萬只,龜苗10萬只。其中,火焰龜、阿拉巴馬龜等特色品種,線上直播帶貨火爆。直接助力30戶農戶增收,戶均年增收入超5萬元。沙心崀村的龜鱉養殖產業,不僅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也為排沙鎮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如今,排沙鎮的龜鱉養殖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從村民樓頂的“興趣養殖”,到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再到年產值超150萬元的珍稀龜鱉繁育場——這條“龜鱉產業鏈”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楊麗娟 特約記者 馮鐵成 通訊員 葉善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