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機場迎接援俄陣亡朝軍將士遺體歸國儀式上,這個人稱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漢在公眾面前流下了熱淚,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扶著靈柩,臉上充滿無限的悲痛。
據統計,在俄烏前線直接作戰的朝鮮軍隊兵力約為11000人。這支軍隊來自于朝鮮人民軍第11軍團,又稱“暴風軍團”,是朝鮮舉全國之力打造的精銳特種作戰部隊。截至2025年6月末,在俄烏前線直接作戰的朝鮮軍隊傷亡人數超過了6000人,如此高的傷亡率給解放軍的強軍建設帶來了新的警示。
一、鐵血軍魂,折戟沉沙
在全球各國軍隊當中,不論是作戰意志力還是單兵軍事素養,朝鮮人民軍都能名列前茅。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于中國延安的朝鮮義勇軍,這支軍隊先后經歷了抗日戰爭、中國的解放戰爭以及后來爆發的朝鮮戰爭,擁有輝煌的戰績。
在和平年代,朝鮮人民軍繼續保持著優良傳統,保持警惕,苦練本領,從未在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迷失自我。然而,這支有著鋼鐵意志的軍隊,在俄烏戰場上的表現差強人意,在短短的8個月的時間內,其自身傷亡超過50%,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金正恩觀看庫爾斯克戰役朝軍視頻落淚
二、久居安逸,髀肉復生
“久居安逸,髀肉復生”是1700多年前的劉備向豪強劉表發出的感慨;劉備感嘆自己久居安逸之地,久疏戰陣,體力和精力很難再像以前那樣支持其征戰四方。
此時的朝鮮人民軍,何嘗不是“久居安逸,髀肉復生”?從朝鮮戰爭結束的1953年算起,再到2024年朝鮮人民軍第11軍團援俄這個時間點結束。這支曾經驍勇善戰的軍隊,在71年的時間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面對戰場環境的變化,朝鮮軍隊的表現跟不上時代了。
據相關報道顯示。在俄羅斯庫爾斯克戰況激烈的戰場上,初來乍到的朝鮮人民軍第11軍團仍舊使用者二戰時期的突擊步槍、手榴彈和火箭筒硬抗西方聯軍的現代化武器裝備。
在交戰過程中,援俄朝軍一線士兵未配備無人機、紅外觀察儀器、單兵無線通訊終端、數字化作戰地圖這些現代戰爭裝備。突擊時,通常是以班為單位,以一字長蛇陣型協調后方炮火徒步突進。
沖鋒時,援俄朝軍士兵雖然可以充分利用彈坑、廢棄坦克裝甲車殘骸、混凝土殘墻等障礙物躲避前方直瞄火器的襲擊,但面對來自空中的攻擊無人機時,有些士兵竟然呆如木雞原地不動,不知道如何應對。
有的士兵雖憑借自身精準的槍法擊落了攻擊型無人機,但面對跳雷、反步兵定向地雷這些武器時,敏捷的身手,百發百中的槍法也很難奏效,每次突擊行動,突擊隊都出現過半的傷亡。
顯然,久居安逸的朝鮮人民軍陸軍已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環境,很難實現保存自我,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爭目標。與朝鮮人民軍同樣久居安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得不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
三:創新力不足,戰場適應能力差
自2024年11月初以來,朝鮮軍隊赴俄參戰的時間已有8個多月。然而,援俄朝軍身上可圈可點的戰例幾乎為零,在戰術運用上也缺乏創新。反觀同一時期的巴基斯坦空軍打出了0比6的歷史性戰績;伊朗軍隊在綜合實力不如以色列軍隊的情況下,充分運用遠程“分批次混合打擊”戰術,突破了以色列和多國軍隊設置的層層防空攔截網,刷新了人們對現代防御技術的認知。
再看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軍當時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步槍、手榴彈、為數不多的迫擊炮,面對擁有空軍、坦克和各式火炮且單兵戰斗力很強的日軍,充分運用長征時期發明的運動戰、游擊戰等戰術,并創造出地雷戰、地道戰等戰術,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這些經典戰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隊,創造出了坑道戰、以點破面等戰法,使多國軍隊地面部隊聞風喪膽。
而“聯合國軍”(朝鮮戰爭)第二任司令馬修·邦克·李奇微經歷了多次挫折后,通過分析志愿軍的后勤、武器裝備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磁性戰術”,從而改變了“聯合國軍”被動挨打的不利態勢。
說到這里,會有很多網友認為,在俄羅斯庫爾斯克戰場上,俄軍是主,朝軍是客。后者參戰人數也只有區區一個步兵師的兵力,沒有取得令人震驚的戰績很正常。對此,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在庫爾斯克戰場上,交戰雙方使用的大部分攻擊型無人機只能稱得上民用加強版本;微型導彈使用率低;電子戰技術應用率低。
在此環境下,不論是俄軍還是朝軍,都沒能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戰術,使這場規模不算大的攻防戰持續了7個多月。可見,援俄朝軍在戰場上的創新應變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四:解放軍面臨的新挑戰和警示
在現代戰爭中,各類智能化武器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反斜面工事無法抵御曲射火炮的攻擊;山背地下坑道無法抵御察打一體無人機發射的精確制導炮彈的攻擊……在戰場上,沒有前線和后方之分。所有事關戰局勝敗的建筑、設施、裝備、人物,隨時都有可能成為遠在萬里之外的敵人的攻擊目標。
戰場環境的變化,曾經讓解放軍屢建奇功的夜襲戰、穿插戰難以再鑄輝煌;即便是二戰時期被視為重要軍事戰略的空降突擊戰也很難發揮出相應的作用。
以夜襲戰為例,這是一種充分利用夜色掩護的近戰法,敵方若解決了夜間能見度低的問題,自然就有了破解之法。如今,大部分國家的軍隊都配備了微光夜視儀、紅外觀察儀、紅外熱像儀這些夜戰裝備。其中,紅外熱像儀可幫助使用者迅速找出隱藏在樹林、建筑物內部的人和動物以及各種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班排以上規模的步兵軍事行動很難瞞過敵方的耳目。
隨著各式無人機和精確制導彈藥的普及,輕步兵實施迂回穿插戰術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原因在于:迂回穿插部隊遠離了補給站點,攜帶的電池電量、彈藥一旦耗盡,將會面臨滅頂之災;若防守方是一支擁有各類信息化武器裝備的部隊,只需安排少量人馬打阻擊,穿插迂回一方缺乏各類防御武器裝備應對,不僅很難實現殲敵的目標,而且還很難保存自身實力。
現代戰爭,已經發展到了超視距作戰階段。地面部隊因環境限制,存在行動速度較慢、面臨的敵情復雜多變等短板,敵手不僅可以在地面實施攻擊,也可以在水上、水下、低空、高空、太空甚至是地下實施攻擊。使得攻守雙方時刻都要保持各兵種之間的有效協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漏,將會導致全局失敗。
面對科技普及率日益激增的現代戰爭,40多年未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解放軍是否做好了準備?個人完全相信解放軍是做好了準備的,其他不妄談,電子戰水平穩居世界第一梯隊!
參考資料:
【1】韓民族早報《朝鮮首次公開金正恩出席援俄陣亡將士遺骸歸還儀式畫面》,2025-07-01
【2】法新社華語版《英國防部:朝鮮軍隊在俄烏戰場死傷已超一半》,2025-06-16
【3】中國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紀事》,2008-10-01
【4】晉代·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