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閩南網報道,中方邀請韓國總統李在明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這消息一出來,瞬間引發各方關注,也讓中韓關系再次成為焦點。
7月3日,李在明上臺滿30天的時候,在青瓦臺搞了個記者會,首次系統地把韓國的外交政策亮了出來。他說得很明白,韓國以后的外交,得靠穩固的韓美同盟、緊密的韓美日合作,同時得趕緊改善和中國、俄羅斯的關系,搞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這表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韓國這是要徹底和尹錫悅那會“親美一邊倒”的外交路線說拜拜,打算來個“動態平衡”的戰略調整。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特別提到,之前全面中斷韓朝對話這事兒太蠢了。他還透露,韓國已經采取行動,暫停了韓朝邊境對朝鮮的擴音廣播。朝鮮那邊回應也很積極,馬上停止了“噪音攻擊”,開始放柔和音樂。李在明對這結果挺滿意,覺得超出預期。
就在李在明開發布會的前一天,7月2日,有韓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方通過好幾個外交渠道詢問韓方,李在明能不能去北京參加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回想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當時可是頂住美國壓力去參加了。這次中方發出邀請,正好趕上李在明想修復中韓關系的節骨眼上。可韓方回應得那叫一個謹慎,韓國外交部說,得綜合考慮“歷屆政府的決定、中韓關系、韓美關系等好多因素”。有消息人士更直接,說“要考慮的事兒太多了”。為啥這么謹慎?說白了,現在中美博弈正激烈,韓國夾在中間,要是李在明去參加活動,保不準就觸動了美國那根敏感神經;可要是不去,又白白錯失改善中韓關系的好機會,這不是左右為難嘛。
李在明雖說有心改善中韓關系,可他在國內面臨的阻力可不小。就說競選的時候,李在明因為說了“臺海問題與韓國無關”這樣的話,就被批是“屈從外交”。保守派候選人金文洙抓住這點猛攻,5月底的韓國民調顯示,就因為他在對華立場上的這些表態,支持率都下降了。所以到了大選當天,李在明都不敢再明確提修復中韓關系這事兒了。
不過李在明心里也清楚,中國對韓國經濟那可是太重要了。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韓國出口總額里,有20%以上都是賣到中國的。像半導體、汽車這些韓國的支柱產業,對華依賴度都快到一半了。所以從經濟角度講,改善中韓關系對韓國太有必要了。
李在明(資料圖)
韓國現在經濟上日子不太好過。2024年韓國GDP增長2%,基本全靠出口撐著,內需貢獻率低得可憐,只有0.1%。國內通脹嚴重,內需不足,建筑業投資大幅下滑,再加上美國搞“對等關稅”,全球市場需求又低迷,韓國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說今年5月,韓國出口貿易同比下滑1.3%,對中美日這些主要國家的出口,都減少了8%以上。6月,華盛頓把汽車、鋼鐵的關稅從25%提到50%,韓國出口以后的日子更不好過。第一季度韓國GDP環比萎縮0.2%,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都紛紛下調2025年韓國GDP增長率預期,最低都到0.8%了,這可給韓國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
李在明一上臺,就想著兌現“振興經濟、改善民生”的競選承諾。對內,提出要以“公平公正的經濟結構”作為經濟發展基礎,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想辦法擴大內需和投資;對外呢,努力推動韓美貿易均衡,緩解關稅壓力,還打算恢復和深化對華經貿合作,來對沖美國那邊的風險。
中韓對美出口產品有一定相似性,之前中國對美貿易減少,空出來的市場確實讓韓國對美出口增長了。從2021年到2024年,因為這種貿易替代,韓國對美出口多了69億美元。那時候,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占比從18.5%降到13.8%,韓國則從3.4%漲到4.04%。
現在美國對中韓關稅差別挺大,中國對美出口大幅減少,韓國的汽車、汽車零部件還有二次電池等行業,出口機會倒是多了些。所以,部分韓國企業就有了“美國制裁中國對韓國出口有利”的想法??梢琼n國在和美國談關稅的時候,犧牲中國利益來換關稅減免,那中韓關系肯定又得緊張起來。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韓國積極加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還參與美國主導的“關鍵礦產聯盟”,出臺“供應鏈三法”,一門心思要降低對中國原材料和中間品的貿易依賴,說是為了“經濟安全”。
但實際情況呢,韓國在關鍵礦產領域,對華進口依存度還是在70%-80%的高位;從中國進口的中間品,占韓國中間品進口總額比率達28%以上。韓國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在維護其產業供應鏈安全上的作用,知道強化雙邊供應鏈合作對保障經濟安全很重要;可另一方面,又想盡辦法要“去中國化”。李在明政府得想清楚,中韓產業供應鏈合作,對韓國經濟安全到底意味著啥,然后才能制定合理政策,強化雙邊供應鏈合作。
現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還碰上大國博弈,高技術領域成了國際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韓國有些媒體,以前老炒作“中國間諜竊取韓國技術”,現在又開始說“韓國企業因為中國企業壓力動搖”。
貨物(資料圖)
在這種情況下,中韓兩國得建立科技產業協調溝通機制,實現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這對李在明新政府是個考驗,也是兩國政府得一起努力解決的問題。
現在大家都在盯著李在明的外交首秀。要是他能去參加中方的紀念活動,那對改善中韓關系肯定是個重大利好,能釋放積極信號,推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
但李在明也得考慮怎么平衡韓美、中韓關系。美國作為韓國盟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對韓國影響巨大。韓國要是和中國走得太近,美國肯定不樂意,說不定會在一些方面給韓國施壓。
所以,李在明得在維護韓美同盟的同時,找到和中國合作的契合點,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就看他有沒有這個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了。未來中韓關系走向,不僅考驗李在明,也關乎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