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直播中。受訪單位供圖
為踐行2025年湖南省大學生“三下鄉”“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三一職院“三川星火“志愿服務團近日深入張家界永定區橋頭村,發揮電商專長助力當地特色莓茶產業,開啟了一場生動的鄉村振興實踐。
橋頭村擁有500畝優質莓茶種植基地,海拔適宜,常年云霧繚繞,土壤肥沃。張家界莓茶又稱“長壽藤”,富含以二氫楊梅素為主的天然活性黃酮成分,芽尖總黃酮含量高達43.78%,被譽為“黃酮之王”,具有清咽利嗓、保肝護肝等功效,廣受市場青睞。
挑燈夜戰,專業團隊搭建“永不落幕”直播間。
師生團隊抵達后迅速行動,運用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為橋頭村從無到有搭建專屬直播間、開通網絡銷售賬號。團隊在電子商務2301班李俊祥同學帶領下,巧妙融入張家界奇峰、土家族織錦元素,僅用6小時便完成了兼具地域特色與專業水準的直播間改造,并架設專業設備。指導老師向良麒表示,團隊采用輪崗制確保直播不間斷,技術、策劃等小組分工明確,保障流程順暢。
學子們深入茶園體驗采摘,了解制茶工藝后,熱情投入直播帶貨。他們以生動語言介紹莓茶品質、獨特生長環境與營養價值,同步展示茶園風光和傳統工藝,訂單紛至沓來。一次2小時的直播便開辟出嶄新銷售途徑。
手把手教學,村民主播實現“從圍觀到上場”
為了讓當地村民真正掌握直播技能,實現從“圍觀者”到“主播”的轉變,三一職院的師生們開展了“沉浸式培訓”。他們將復雜的直播流程拆解成一個個簡單易懂的步驟,一步一步耐心引導。
“原來對著鏡頭說話沒那么難!”莓茶合作社職工謝平在經過培訓后,自信地走上了主播臺,首次獨立完成了2小時直播。她用樸實的鄉音講述著梅茶種植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介紹著傳統的炒制工藝,那親切自然的風格就像和鄰里拉家常一樣,吸引了大批網友關注。師生團隊還貼心地為村民整理出適合鄉土表達的產品賣點,讓他們能夠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打動觀眾,將家鄉的莓茶更好地推銷出去。
三天直播接力,梅茶銷售上演“速度與激情”
隨著直播的啟動,三一職院學子與村民主播開啟了輪番上陣的接力模式。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還是深夜月光鋪滿大地,橋頭村的莓茶直播間始終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這種持續直播的方式,讓不同時段的消費者都能關注到我們的產品。”橋頭村梅茶合作社負責人興奮地說。這場持續開展的云端“馬拉松”,不僅讓橋頭村莓茶訂單量大幅增長,更孵化出一支能獨立開播的本土電商隊伍。
此次“三下鄉”活動,三一職院學子將課堂所學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與科技力量。未來,學校將繼續組織社會實踐,引導青年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上貢獻力量。正如李俊祥同學所言:“我們不僅要讓莓茶香飄全國,更要教會村民自己掌握直播本領。”(周潔 向良麒)
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