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美國堪薩斯大學的人找到了張國燾,讓他寫一本回憶錄,張國燾用時4年,最終寫了100萬字的個人長篇回憶。
張國燾的回憶錄有很多歪曲歷史之處,也污蔑了不少人,但是對于和他共事過的2位元帥、2位大將,張國燾卻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徐向前
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因為工作的關系,和張國燾有過長時間的接觸。張國燾評價徐向前,稱他為“軍事天才”,并認為他對鄂豫皖紅軍的發展有著突出貢獻。
徐向前是黃埔一期的學員,他到鄂豫皖的時候,部隊上下缺乏正規作戰的觀念。張國燾說:“徐向前教會了他們許多軍事知識,并發揮他那優越的軍事天才,指導他們打游擊。從此,他們的軍事行動便節節勝利。”張國燾還認為,蔡申熙“在軍事指揮方面也許不如徐向前”。
徐向前擔任10師師長期間,10師就比其他部隊“先進”,“軍政干部黨員黨齡較久,又能尊重中央已有的決定,這與徐向前的領導有關。”
徐向前雖然看起來瘦弱,但指揮打仗非常勇猛。有一次,敵人的兩個師打到了他的軍部,徐向前身邊能指揮的部隊只有百余人,“但是他沉著應戰,直到這次戰斗轉敗為勝為止。”戰斗中,徐向前被流彈擊中,右肩受傷,經過臨時包扎后,“仍強自鎮定,繼續指揮,卒挽危局。”
在另一次的危機中,敵人攻擊到了距離張國燾和徐向前的指揮陣地不到五十碼的地方,他們或許知道這是我軍的指揮所,攻勢特別凌厲,我軍傷亡慘重,連排班級的指揮員全部陣亡,無法繼續作戰。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徐向前沉著應對,立即命令整理部隊,指定其中精神較強強健者,擔任指揮員”,隨后徐向前一聲號令,部隊就沖殺了出去,最后化險為夷。
張國燾認為,徐向前有“不計生死,堅強沉著的精神。”
劉伯承
張國燾說:“劉伯承這位獨眼將軍是四川軍官出身,無論軍事知識還是經驗,在我們朋輩中都算是杰出的人才。他又是在蘇聯陸軍大學唯一的畢業生,回國后即出任紅軍參謀長職務,所以他對紅軍的一切了如指掌。”
當時四方面軍的余天云軍長習慣打游擊戰,在戰術問題上和劉伯承發生爭論,張國燾在學校發表演講說,我特別推崇劉伯承的軍事知識,說我自己和一般同志都要向他學習。
徐海東
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向川陜轉移,留下一小部分部隊在原地堅持游擊。而據張國燾回憶,當時他們決定“委派原36團團長、負傷未愈的徐海東,為鄂豫皖整個蘇區軍區指揮部的總指揮,全權領導區域內所有的地方武裝,采取游擊戰術保衛蘇區。”
后來,徐海東等人率領著這支部隊——紅25軍,去了陜北,和劉志丹的部隊勝利會合。此后,四方面軍主力曾想過尋找徐海東,但一直沒有消息。
1936年,分別4年后,張國燾再次見到了徐海東,張國燾說:“這位4年不見的老戰友,仍是一位天真可愛的小伙子……我當時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只是拉著他的手笑個不停。”
回憶錄中記錄過徐海東這樣一句話:“毛主席等中央要人到陜北里,旋即糾正了戴、聶的錯誤,將被拘禁的高崗等人釋放了出來,而且號召同志們無論是由江西來的,還是由鄂豫皖來的,或是陜北本地的,都應團結一致。這樣做的結果,陜北的氣象為之一新。”
徐海東當時還勸張國燾,希望他能到保安和毛主席握手言歡,因為“團結是生路,分歧是死路”。
張國燾認為:“徐海東的奮斗歷史,是一篇標準的紅軍軍人的壯烈史詩。”他留守鄂豫皖期間,經歷了敵人在鄂豫皖的殘酷殺戮,又經過了難以想象的艱險轉戰,但烈火鍛造真金,徐海東經受住了考驗。
王樹聲
張國燾說,“王樹聲團長是參加游擊隊最早的一個”,“他所參加的那一支農民隊伍,算是最堅強的。”
張國燾初到鄂豫皖,就是王樹聲這位“鄂豫皖老人”向他介紹的鄂豫皖的歷史和形勢。張國燾對當時的場景印象深刻:
王樹聲是鄂豫皖紅軍的本土代表,他對張國燾說,對鄂豫皖貢獻最大的開拓者是符定一同志,“他認為徐向前是紅四軍的第二個功臣,是他的長官,也是他的老師,總之,是領導他獲得勝利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