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日,中歐第13輪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布魯塞爾舉行,王毅部長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展開了長達四小時的會談。
會后,歐盟內部人士透露,王毅在會談中的直率表達讓歐方感到“前所未有”,甚至直呼“太直白”。
這場對話不僅展現了中方在關鍵問題上的明確立場,也凸顯了中歐關系中的深層次分歧與合作潛力。
據悉,會談期間,王毅以“歷史課”和“現實政治課”的形式,向卡拉斯全面闡釋了中國的立場。
他指出,中歐關系不應被意識形態偏見所綁架。歐洲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其根源并不在中國,而是來自于內外部復雜因素。
王毅強調,中歐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反而在全球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王毅的坦率并非無的放矢,而是針對卡拉斯的某些言論而展開。例如,卡拉斯曾對愛爾蘭在俄烏沖突中的中立立場進行指責,稱愛爾蘭“好日子過慣了”。
然而,愛爾蘭在殖民時代曾經歷慘痛的大饑荒,人口銳減至原來的一半,這段歷史至今仍被認為是“種族滅絕”??ɡ沟难哉摫┞读似鋵v史的無知,也反映了其對復雜國際關系的片面理解。
在臺灣問題上,王毅明確重申了中國的核心立場。他指出,聯合國2758號決議早已從法理和事實層面解決了臺灣問題,確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一立場是中歐關系的政治基礎,不容任何模糊或動搖。近年來,歐盟內部部分政客在臺灣問題上頻頻迎合美國的“臺獨”敘事,這不僅損害中國核心利益,也可能對中歐合作造成嚴重阻礙。
王毅的表態無疑是在為歐方劃定紅線,避免其在這一問題上誤判形勢。
此外,俄烏沖突也是會談中的重要議題。王毅直言,中國無法接受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敗,因為這可能導致美國將更多注意力轉向中國。
雖然中方否認對俄羅斯提供財政或軍事支持,但這一表態清晰傳遞了中國對當前國際局勢的深度關切。
中方強調,俄烏沖突的解決不僅關乎歐洲安全,也對全球穩定具有深遠影響。
從經濟層面看,中歐關系的基礎依然穩固。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歐雙邊貿易額超過8000億歐元,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和第三大出口市場。
然而,歐盟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明顯分歧:法國和德國傾向于務實合作,而部分東歐國家則對中國持更強硬立場。此外,美國對歐盟的影響也讓中歐關系充滿復雜變量。
王毅的四小時會談,既是對歐盟的善意提醒,也是對中歐關系未來的深切期待。中國的崛起不是對歐盟的威脅,而是全球發展的新機遇。
中歐關系的未來發展,取決于歐盟能否超越意識形態偏見,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態度面對中國的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