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想選邊站,如果一定要我們選,今天可能還是選美國,但如果是20年后,我們會傾向中國。”
這是7月1日在瑞士銀行年中展望2025會議上,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回應“選邊站”提問的回答。但楊榮文也表示,中國并沒有興趣“接管”東南亞國家,只想當“好鄰居”做生意。
楊榮文7月1日在瑞銀年中展望2025會議上
不得不說,新加坡政客一如既往地高瞻遠矚,對國際局勢洞若觀火,也給了強逼他國選邊站隊的華盛頓政客們當頭一棒。
不可否認,如今的新加坡與美國深度綁定。在安全方面,美軍艦艇在樟宜海軍基地保持存在,美國瀕海戰斗艦和核潛艇常態化部署于此,牢牢扼守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的海陸空三軍,裝備的也都是美制武器,平均每年參與美軍主導軍演超過20場。
金融行業也與美元體系緊密相關。2024年數據顯示,新加坡76%的國際貿易以美元結算,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63% ,遠超歐元和人民幣。新交所衍生品交易中,美元利率期貨占日均成交額的52% ,是亞洲最大美元離岸清算中心之一。
所以楊榮文才說“今天選美國”,既是對新加坡處境的清晰認知,也是對當前國際局勢的洞察,現在依然是美國主導世界秩序的走向。但長期來看,美國肆無忌憚的行徑正加速霸權崩塌,而特朗普本人就是“催化劑”。
“對等關稅”即將到期
這不是空穴來風。上任不到三個月,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貿易地震,美國企業和居民更是深受其害。美國家居用品巨頭美泰坦言,關稅無法推動制造業回流,“在美國生產根本不劃算”,最終成本全都轉嫁給消費者。
雖然特朗普自稱這是為了實現貿易平衡,但全世界都清楚,本質就是經濟霸凌,是勒索,嚴重沖擊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各國正當權益。
美國還肆意踐踏國際法,美化其侵略行為。在剛剛結束的伊以沖突中,特朗普悍然下令美軍,單方面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將沖突推向熱戰邊緣。特朗普政府還強占巴拿馬運河、收購格陵蘭島、把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州……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東盟連續4年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
當特朗普嘴里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時,不僅沒能重振美國雄風,反而成為壓垮美國霸權的稻草。反觀中國,亞太地區的天平正在向中國傾斜,并且不可逆轉。
以東盟為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1.03萬億元,同期占比15.8%,依然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老鐵路通車后,老撾對華出口激增,光木薯及其副產品就暴增43%;越南則一邊和美國軍演,一邊簽下中越高鐵百億訂單。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當美國以霸權逼各國站隊、勒索盟友之時,中國正以經濟為基石,逐步在亞太“去霸權”。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直言,“我們不需要主人,只需要伙伴”,一語道破全球南方對霸權秩序的摒棄。
那把美國霸權趕走之后,留下來的真空又將如何呢?楊榮文認為,中國無意接管東南亞,只想好好“做生意”,彼此當個“好鄰居”。
王毅外長告訴魯比奧,中國無意取代美國
這一說法與中方有異曲同工之妙。華盛頓的政客們不厭其煩地稱,中國是美國最強大的對手,但事實是,中國根本無意超越美國,也不會把自己變成另一個美國。至于中國只想“做生意”,事實也確實如此,上文就是例子。
可以說,楊榮文的洞察,正是源于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時也是對美國的警告,用關稅和艦炮維系霸權的時代正在終結。國際游戲規則,歸根到底是實力在支撐,但隨著中國和平崛起,規則在逐步改變。這一點不止新加坡看清了,東南亞國家、全世界都正在看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