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管不了了,讓他父親帶走!”這一幕發生在七寶派出所的調解室內,初中生小余的母親面對親子關系的僵局情緒幾近崩潰……
面對校園暴力、親子矛盾、學業沖突等敏感的涉青少年警情和求助。近年來,閔行公安持續探索“警校聯動”機制,充分發揮黨員民警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其中,七寶派出所依托社區少年服務隊,實現提前預警、及時干預、閉環回訪,成功教育幫扶16名深陷困境的青少年。
今年初,七寶派出所通過警校聯動機制,發現了一名本區的初一在讀學生小余,可能存在家庭關系失和的情況,擁有26年黨齡的專管民警劉維平主動介入并了解情況。
小余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一直與母親生活。2年前,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母親在與小余爭執過程中誤傷了孩子。雖受傷不重,母子心里卻埋下了“傷”,之后小余便呈現出“暴走”的一面,幾乎無法正常溝通。獲知情況后,校方也采取了教師約談、心理干預等方法,但收效甚微。5月,小余因瑣事再次與母親發生爭執。爭吵過程中,母親揚言“不要孩子了、讓父親領走”,小余也在驚恐下報警求助,“我媽不要我了!怎么辦?”
單親家庭、母子爭執、肢體沖突......母子關系似乎不可調和,然而在民警劉維平看來,小余并非“無藥可救”。在溝通中,他掌握到小余認為母親過于“強勢”,言語中缺少對他的關愛。
為打開正常的溝通渠道,劉維平一方面避開訓誡說教,巧妙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為切入點與小余深入交談,引導他“做事先做人”,理解母親獨自撫養的艱辛,學習理性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向小余母親介紹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倡導以“鼓勵式”教育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一步步促成母子相互表達歉意。
民警劉維平為小余寫的“寄語”
在持續引導下,劉維平成為小余愿意傾訴交流的對象,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劉維平還手書了一份《寄語》送給小余,信中希望小余能成為一名“陽光靠譜的男子漢”。小余母親請老劉簽名后,還裝裱了起來,并不時向劉維平通報學習情況,老劉也順理成章成為編外老師,愿意給予“補課”。
小余在作文中表達了對民警劉維平的感謝
教育幫扶工作單靠民警還不夠,為持續關注小余日常的學習生活,警方還聯動校方、街鎮建立線上“護苗”工作小組,由教師整理匯總小余的在校動態,街鎮安排樓組長跟蹤情況,全方位關心他在家庭、校園、社會中的表現。在多方努力下,母子關系緩和,小余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陽光。
“ 挽回一個少年,本質是幫助一個家庭重建溝通的橋梁。 ” 劉維平表示,七寶派出所正將“預警—干預—支持—回訪”的閉環治理模式固化為長效機制,通過整合學校、街鎮資源,持續發揮社區少年服務隊功能,以 “ 紅色引擎 ” 驅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關注 “ 問題少年 ” 的思想動態、生活起居,及時為更多如小余般的少年鋪就更堅實的成長路基。
供稿:區公安分局
編輯:吳俊艷
初審:高淑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