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一起造成5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再次讓公眾關注起了斷頭路的風險。人們的內心都有一個疑惑,為什么有些道路設計會如此的突兀?產生的風險又該誰來擔責?
這起交通事故發生在東莞的虎門鎮。事故發生在5月19日傍晚時分,一輛包括司機在內搭載有5人的小汽車沖破防撞沙桶和護欄墜橋,車上5人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四車道變成三車道的特殊之處
當地在事故通報中提到了汽車超速行駛,同時也提到了有關部門接下來會對涉及道路的設計、施工、管護等情況進行調查。媒體在后來的報道中才提到了,汽車所行駛的路段從原先的4車道變成了3車道,應該是司機反應不過來,最終沖出高架橋墜落。
也就是說,司機確實存在超速行駛的情況,但是這處路段的車道也確實存在,由4車道突然變成了3車道。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阿湯哥駕駛汽車也沒辦法改變牛頓的定律。
如此一來,情況就變得微妙了,為什么這處高架橋路段的車道會突然少了一條車道?是工程還沒有完工,還是說這處路段的設計就是如此?
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道路上有沒有設置提醒標志也會直接影響駕駛員的判斷。但現在的問題是,包括司機在內的所有人都死在事故中了,因此一切問題還要等后續的調查才能知道。
類似的事故此前也發生過,比如在2022年的時候,上海一處高架橋上也發生過汽車墜落事故。同樣是在東莞,其他路段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這種道路中斷或者是突然變化的情況,人們形象地將其稱之為斷頭路。
虎門鎮的這處路段雖然不是完全中斷,但是4車道突然變成3車道,本質上也相當于道路整體的設計規劃發生了徹底改變,實際上也算是斷頭路。
斷頭路和瓶頸路很普遍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不管是很寬的高速公路,還是常規的縣級道路,哪怕是很窄的鄉道小路,所有公路都是通聯的,不存在中斷的情況。
但實際的現象是,各地區因為規劃的失誤或者是工期的不協調,也有可能涉及到標準的不統一。總之,在各種各樣問題的協同作用后,總是會出現大量的斷頭路或者是瓶頸路。
這些斷頭路要么是攔腰中斷的,要么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終點,要么就是在某處路段突然出出現了設計上的巨大變化,有些道路是徹底無法通行,有些道路則可以通過迂回的方式繼續前進。總之,斷頭路就是和當下路段完全不協調的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道路是瓶頸路,顧名思義,這種路段會導致大規模的交通擁堵,通常是上一段公路和下一段公路之間的銜接完全不匹配。至于為什么會出現不統一的情況,有的是資金不到位,有的是設計問題。從本質上來看,不管是斷頭路還是瓶頸路,造成的后果都是一致的,只不過斷頭路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此次虎門鎮的事故路段在設計上又有哪些不合理之處呢?
沒有使用漸變架設梁體
不管是什么樣的道路,減少車道也算正常,但關鍵的問題是在銜接路段應該在設計上做好漸變。簡單來說,就是要讓駕駛員感受到前方的路況正在調整,發生變化,然后才能對接下來的行駛進行判斷。
虎門鎮的事故路段屬于高架橋路段,從4車道變成3車道,按照正常的設計,在銜接路段應該使用漸變梁體。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在銜接處的高架橋橋墩不應該繼續使用四車道的支撐橋墩,而應該改用可以和三車道銜接好的橋墩。
但是該處路段顯示不存在銜接和漸變,只是將不同寬度的預制橋墩直接拼接在了一起,然后在接縫處只使用了混凝土防撞墩以及標線過度。沒有按照規范化的漸變設計,就會導致路面匯流點存在不合理,以及會讓駕駛員產生視野盲區。如果防撞裝置不穩固的話,車輛直接撞上很容易撞開并發生墜落。
除此之外,在變道路段設置的警示標志有沒有達到安全標準,有沒有對司機提前預警,司機能否根據警示裝置做出預判,也會直接影響接下來的行駛安全。也就是說,在這處變道路段,原本應該按照規范化的設計進行建設,因為按照規范化的標準建設的話,司機在駕駛的時候能夠提前做出預判,知道前方的車道少了一條,除非這個司機不懂得交通常識。
但問題就在于,這處路段在建設的時候沒有采取規范化的標準,突兀的變道模式,從而就讓司機沒辦法提前預判,尤其是在高速駕駛的情況下,司機更難進行突然變道的抉擇。
不過,在事故發生以后,道路設計方表示設計和建造符合規范,如此一來,這將會成為下一階段事故認定的焦點。目前相關情況還正在調查中,具體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還得等調查結束才能知曉。
回到斷頭路這件事上,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因為工程不銜接,有時候為了追趕工期,或者干脆就是為了壓縮成本,才會如此操作。
據說斷頭路超過6000km
有一項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國內的高速路網中有超過6000km是斷頭路,就是說這些公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并沒有與其他路網連接在一起,難以發揮整體效益。
當然,這是整體的情況。具體到各地,斷頭路的具體類型是千差萬別的。
比如在河南省,大量斷頭路的出現,至少有5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客觀的地形地貌因素。河南省內的一些山區,再加上河流對整體路網布局的限制很大,導致山區的一些路線無法按照既定規劃進行建設,從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斷頭路,有些這樣的公路甚至停工都已經持續多年。
其次,資金短缺也直接影響工程規劃,而且在河南,這是制約公路發展的主要問題。由于各地區財力有限,有些路修一半就修不下去了,有的路干脆只能降低標準或者是不按規范來修建,從而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斷頭路。
還有一種情況是行政管轄的制約,大量的斷頭路都出現在不同行政區域的交接地段,如果協調不好的話,工程就難以同時進行。有些地區干脆就出現了消極應付的情況,不按照規定修建或者是沒有統一的措施,最終影響了公路建設。
除了地方上各個行政區存存在協調力度不夠的情況外,有些公路建設審批程序會被卡脖子,因為涉及到的地區可能會出現農田或者生態保護等項目,如此一來,審批手續就會很復雜,流程也很繁瑣,這就會嚴重影響工程原定的計劃。
最后,還有一種情況,整體上的公路建設管理可能存在體制制約。因為有些斷頭路并不是客觀因素導致的,而是主觀上導致的。比如,有些地區為了經濟發展的考慮,往往會優先建設連接經濟發達地區的公路,而連接到那些相對落后地區的公路,就容易出現斷頭路。
所以針對不同的情況,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上面提到的5種情況還僅僅只是河南一省的現象,其他地區的斷頭路同樣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側重點也不一樣。
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不光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哪怕是在像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存在大量的斷頭路或者是設計不規范的道路,問題很多,一般都跟工程建設的時間以及公路所在地的具體規劃變動有關。一旦整體上拖慢了建設的進度,就有可能變成斷頭路,或者是不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修建。
在一些觀點看來,要想解決斷頭路的問題,首先要強調規劃的統一,其次還要加強監督監管,不能任由施工單位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或者是停工不休。
在規劃上,一旦制定好了規劃,就不能夠輕易更改。如果在施工中推進不下去,有關部門就應該加強聯動,通過密切配合來一起推動規劃的落實,而不是輕易改變規劃。
監管層面主要是監督工程的進度,還要對資金的使用以及道路建設后的效果進行監管,不能任由施工方隨意修建,要通過監管的方式保證公路的所有標準都不會被更改。就像此次東莞虎門鎮發生事故的路段,實際上就沒有按照標準進行修建。
同時,監管還可以解決工程建設當中存在的腐敗現象。道路工程腐敗實際上很普遍,如果不按照規劃修建,或者是修建公路的資金被貪污、挪用,如此一來,出現斷頭路也就見怪不怪了。
所以說到底,除了那些客觀因素,斷頭路的出現,很多時候都是對既定規則的無視,隨意更改,修建起來的道路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很容易釀成重大交通事故。
結語
各地解決斷頭路的問題,不能夠靠著交通事故去倒逼,應該主動去發現問題,尤其是想方設法去解決已經存在了很久的斷頭路問題。
規范化的管理一定要具備,同時在成本的投入和控制上,不能被行業內的潛規則影響到道路整體的質量。如果一味的縮減成本開支,尤其是在一些銜接路段犧牲結構連接,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刻意制造隱患與麻煩。
虎門鎮的事故已經釀成,且不可挽回,接下來就看調查結果究竟是怎么樣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