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公開表示;暫停對烏武器裝備援助,說是暫停,懂得都懂,烏軍的兵工廠都被打光了,幾乎完全靠外援,最大的外援就是美軍,現在沒了軍援,這仗還怎么打?難怪烏多名高級官員提出辭呈,前線在節節敗退,難道真的是兵敗如山倒了?
俄軍在收回庫爾斯克州后,居然盯上了對手的蘇梅州,計劃拿下建立緩沖區,烏軍因資源短缺陷入被動,陸軍司令德拉帕特因訓練場遇襲事件引咎辭職,隨著俄軍幾乎在所有的戰線全面推進,還多次對基輔進行了大轟炸,就在這關鍵時刻,美國幾乎停止了軍援,歐洲軍援杯水車薪,因為它們像擠牙膏一樣的,西方軍援遲緩導致烏軍裝備不足,多名負責戰略產業、后勤的官員辭職,暴露戰時資源調配體系的崩潰風險,基輔方面的高官一看情況不妙,很多都開始辭職了。
前線吃緊,后方的官員們在緊吃,用美西方的話來說,援助了幾千億美元,至少有1000億不知去向,很可能被這些人瓜分了。
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因高價采購食品丑聞辭職,司法部長、環境部長等非軍事官員集體請辭,就連外長庫列巴在2025年5月份也向烏議會遞交辭呈,這些人都賺夠了,準備到西方去養老了,擔心留在國內,把自己都搭進去了。
最近,主管歐洲事務的烏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也辭職了,有知情人士透露,他準備前往英國,之前烏加入歐盟的談判一直是他主導的,現在她的辭職,可能影響烏與歐盟的入盟談判進程,削弱盟友對烏政府信任度。
事實上,美西方已對烏援助產生疲態,高層動蕩或加劇其“政治內耗”擔憂,進而延緩武器交付與資金審批,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頻繁人事地震反而向國際社會釋放政權不穩信號,與爭取支持的目標相悖,一旦拿不到足夠的援助,前線就面臨崩盤,一旦前線某個方向被突破,就面臨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自從烏總統親自策劃的無人機襲擊戰略轟炸機的事件爆發后,大帝已經放棄了幻想,以前還拿它當自己的兄弟看,手下留情,沒有往死里打。
現在它們學習以色列了,各種導彈,炸彈,無人機像不要錢似的拼命打,烏軍的反導防空系統早就被打沒了,天天只有挨打的份,首都基輔幾乎天天挨炸,這讓高級官員們生不如死,只想盡早逃離,于是出現很多高官辭職。
現在美國幾乎放手不管了,以前還推動停火談判,希望結束俄烏沖突,自從以色列與伊朗打起來后,美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中東,畢竟親兒子與干兒子還是有區別的,這讓烏高官感到絕望,所以他們都想辭職,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現在烏軍無論怎么打都贏不了,既然這樣還打個什么勁,趁早與俄談判結束戰爭,否則越往后損失越大。
兵敗如山倒,誰也救不了,真到那個時候,連談判的籌碼都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