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安瀾,事關國計民生。今年以來,利津河務局著力構建“人防、物防、技防、工程防”四防聯動防汛體系,將責任落實、物資儲備、科技應用與工程排查深度融合,織密防洪安全網。
從行政首長責任制的層層壓實,到智能巡河系統的全域覆蓋;從應急物資倉庫的精準調度,到堤壩隱患的“地毯式”排查,利津河務局用系統化、現代化的防汛備汛舉措,為黃河下游安全度汛筑牢根基。
拉網式堤坡普查 崔昊天 攝
擰緊“責任鏈”,人防體系全覆蓋
“防汛責任重于泰山,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崩蚩h將行政首長制作為防汛責任制的核心,以《利津縣黃河防汛職責》為藍本,將80余項防汛職責細化分解至行政首長、縣級防汛抗旱指揮部及26個成員單位,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體系,
“每個壩段、每處工程都有具體責任人,就像給黃河安上了‘安全哨兵’。”利津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利津縣防指黃河防辦對沿黃鄉鎮街道行政責任人開展突擊抽查,以“電話問責+現場核查”的方式,壓緊壓實各級防汛責任,筑牢黃河安瀾防線。
在應急力量建設方面,利津縣構建起“專業搶險+民兵支援+群眾預備”的三層應急體系:7支210人的機動搶險隊、6支300人的民兵搶險隊嚴陣以待,3.8萬余人的沿黃鄉鎮預備隊隨時待命。在6處險工工程、8處控導工程、4座引黃涵閘,“三個責任人”公示牌赫然矗立,從行政領導到技術專家,全鏈條責任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防汛責任從“紙面”落到“地面”。
開展遷安救護演練 李吉濤 攝
建強“資源庫”,物防保障零缺口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崩蚩h依托黃河綜合應急倉庫優勢,構建起“國家常備+企業代儲+社會聯動”的物資保障模式。走進倉庫,防汛搶險、應急救援等6大類104種物資分類碼放,4.6萬余件物資整齊排列,可滿足5000人規模的救災安置需求。
“物資入庫校驗數量無誤,小劉,記得在臺賬上登記好校驗時間。”在專項資產清查中,物資清查員認真核對著物資入庫數量,通過“掃碼盤點+狀態核驗”,確保每一件物資“底數清、狀態明”。據悉,利津河務局對每件物資都建立了電子檔案,從入庫到出庫全程可追溯——通過物資管理系統,可實時查看各類物資的庫存數量、存放位置和檢驗日期。
庫管員清點物資 潘佳佳 攝
細致的督查必不可少,周密的物資保障渠道不可或缺。為拓寬物資保障“朋友圈”,6月初,利津縣與本地企業簽訂代儲協議,在水泥、砂石、工程機械等大宗物資領域建立“企業儲備、政府調用”的聯動機制,當緊急情況發生時,企業可在8小時內將物資送達指定地點。這種“市場+政府”的儲備模式,既提高了物資調配效率,又避免了政府單一儲備的資源浪費。
裝上“智慧眼”,技防賦能全天候
馭科技之舟,與時偕行。在利津黃河防汛指揮中心,一塊巨型電子屏實時顯示著河道水情、工程面貌等數據——這是利津河務局打造的“數字孿生+智慧防汛”新模式。
“我們已實現視頻監控、無人機、遠程會商系統‘三個全覆蓋’,讓黃河防汛從‘人海戰術’向‘智能防控’轉變?!崩蚝觿站旨夹g人員操作著巡檢系統,121處視頻監控點正以“接力巡檢”的方式,對水情、河勢、工程面貌進行閉環自動巡檢,影像數據同步完成智能分類存儲。
無人機場自動巡查實時畫面 王霖 攝
工程巡查環節,3座智能無人機場成為“空中哨兵”。40條精準設計的防汛航線覆蓋全河段,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紅外傳感器,可實時捕捉堤壩裂縫、管涌等隱患?!斑^去人工巡河需要3小時的河段,無人機15分鐘就能完成,而且監測精度達到分米級?!奔夹g人員演示著無人機回傳的實時畫面,河道邊的細微異常都被清晰標注。
水情監測更顯“智慧”。8處雷達自動化水尺24小時全天候工作,自動讀取水位數據、精準測報、智能預警,為汛情進一步研判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金剛堤”,工程防隱患清零
“防洪工程安全是防汛的根本,容不得半點馬虎?!崩蚝觿站趾觿莶榭焙凸こ唐詹椋瑢?70段壩岸、4處引黃涵閘開展“地毯式”排查。巡查人員重點檢查水溝浪窩、動物洞穴等隱患,累計消除隱患32處,通過回填、夯實等措施及時恢復工程防洪強度。
“防汛宣傳月”防汛知識宣傳頁發放 巴彥斌 攝
攥指成拳,同向發力。該局還聯合利津縣多部門開展“防汛宣傳月活動”,5000份宣傳單頁發放至沿黃村鎮?!拔覀冊邳S河岸邊掛設宣傳橫幅20余條,還組織村民參與防汛遷安演練,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崩蚩h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宣傳模式,形成了防汛共治的強大合力。
從責任落實到科技應用,從物資儲備到工程加固,利津河務局2025年黃河防汛備汛工作以“四防聯動”為抓手,構建起立體化、現代化的防洪體系。
如今,沿黃堤壩上,責任公示牌與智能監控設備交相輝映;應急倉庫里,物資整齊待發;指揮中心內,數字孿生系統實時運轉——這是利津河務局對黃河安瀾的承諾,也是黃河上下防汛工作的縮影。
隨著汛期到來,利津河務局干部職工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枕戈待旦、嚴陣以待,為守護黃河下游安瀾筑牢堅實屏障。(大眾新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巴彥斌 西繞卓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