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帶著玫瑰之國的芬芳與音樂之都的余韻,長沙交響樂團圓滿完成保加利亞、奧地利巡演載譽歸湘。此次歐洲之行,樂團以精湛技藝在兩大音樂強國奏響中國交響,用音符架起中歐文化交流的橋梁。
△7月5日,長沙交響樂團圓滿完成保加利亞、奧地利巡演載譽歸湘。
本次巡演中,長沙交響樂團首度受邀亮相保加利亞索非亞音樂周國際音樂節和2025奧地利沃爾特古典音樂節兩大頂級藝術盛會,引發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中國駐保加利亞使館臨時代辦王敏、文化參贊關昕來到現場,與當地觀眾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化盛事。
奧地利最具影響力的《皇冠報》以整版篇幅發表題為《勃拉姆斯:中國制造》的專題報道,盛贊“長沙交響樂團以令人驚嘆的水準詮釋了浪漫主義經典作品,這場精彩首演讓奧地利觀眾滿懷感激。”中國駐奧地利大使亓玫在社交媒體分享:“與奧地利朋友們在克拉根福共同聆聽長沙交響樂團的精彩演出,見證沃爾特古典音樂節開幕與克拉根福音樂廳125周年慶典,這是中奧文化交流的美好時刻。”該評論獲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轉發,彰顯了此次巡演的重要意義。巡演由湖南省演藝集團、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指導,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主辦,長沙交響樂團承辦。
國際舞臺的“中國時刻”:從索非亞到克拉根福的文化交流之旅
歐洲是交響樂的發源地,奧地利更有“音樂王國”盛譽。
作為沃爾特古典音樂節創辦以來首個受邀參加開幕式演出的中國樂團,長沙交響樂團獲得的不僅是舞臺,更是歐洲古典音樂界對中國交響樂發展的至高認可。巡演前,奧地利四場演出的門票全部售罄,歐洲樂迷的熱情讓樂團既感榮幸,更深知肩負著展示中國藝術水準的重任。
△7月5日,長沙交響樂團圓滿完成保加利亞、奧地利巡演載譽歸湘。
在音樂節的演出中,樂團完整呈現了精心打磨的勃拉姆斯全套4部交響曲。從韋伯的《奧伯龍》序曲到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每一首經典的演奏都展現了樂團的藝術底蘊和深厚技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樂團還挑戰演繹了保加利亞作曲家阿爾瑙多夫的《太陽之歌》,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音樂文化。
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Vlad Kiradjev評價道:“長沙交響樂團對勃拉姆斯的詮釋堪稱完美,你們為歐洲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這樣的贊譽,正是對樂團“以演促練、精益求精”藝術追求的最佳褒獎。
從索非亞到克拉根福,從經典再現到新作首演,長沙交響樂團用實力證明,中國藝術家不僅能精準詮釋西方經典,更能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推動音樂藝術的跨文化對話。
交響樂里的文明對話:長沙交響樂團譜寫“美美與共”新篇章
長沙交響樂團的歐洲巡演,以音樂為紐帶,編織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交流畫卷。
在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的深情演繹中,大提琴家耶雷米亞斯·弗萊德爾的琴弦與長沙交響樂團的管弦交相輝映;鋼琴家洛夫羅·波戈雷利奇、范聰與樂團呈現李斯特《A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韋伯《f小調鋼琴協奏曲》……中歐藝術家們與長沙交響樂團攜手演繹多首音樂巨作,帶來了一個個難忘的精彩瞬間。當《茉莉花》《瀏陽河》的東方旋律在返場時響起,歐洲觀眾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回應這份來自中國的音樂禮物。
△7月5日,長沙交響樂團圓滿完成保加利亞、奧地利巡演載譽歸湘。
走出音樂廳,文化交流的樂章繼續奏響:在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斯博物館的快閃演出,讓街頭市民邂逅東方韻律;與索非亞音樂周國際音樂節組委會、沃爾特古典音樂節組委會深入交流,探討音樂節運營、藝術理念、音樂教育;拜訪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奧地利克恩滕州文化局等機構,為湖南文旅“走出去”搭建橋梁。
湖南省演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智表示:“愿中國與保加利亞、奧地利兩國的文化交流如動人的樂章,永遠奏響和諧與美好的旋律。我們期待以音樂為媒,推動湖南與歐洲在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通訊員姚翠翠 李佳蔚 攝影朱寒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